矮小如雜草的玉米苗
看過了玉米地,李振卿又帶著記者來到了一片花生地。從表面上看起來,這片花生只是長得不夠茂盛,但是拔出來一看,結的花生卻少的可憐。
李振卿:這都沒有籽,這是成熟季節,七月十幾日就該蓐。今年咱這兒統一都是這樣。
李振卿家里一共有大約9畝地,其中5畝地種了玉米, 4畝地種的花生。李振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玉米需要一袋種子,價格50元,今年一直干旱,所以李振卿沒有上化肥和農藥。加上150元左右的人工費,成本大約在200元左右。而一畝地花生需要種子150元, 農藥40元,犁地50元, 化肥140元,成本共計380元。算下來9畝地的成本共計2520元。今年地里基本上沒有多少收成,李振卿只能靠以往的儲蓄和孩子們打工來生活。
李振卿:今年這地里沒啥,他們在外面打工,掙點錢拿回家花。
剛才看到的情況,很讓人揪心。在河南省旱情嚴重的地方,不僅莊稼沒有收成,連居民飲水都面臨極大的困難,而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面對如此大面積的災情,當地政府正在調動各方力量積極應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近期還沒有特別有效的降水來全面緩解旱情。而在等待自然降水的過程中,為了增加供水,保證居民生活用水,河南省各地正在采取多種措施來應急,通過一系列的辦法,來緩解干旱帶來的問題。
政府調動各方力量解決干旱缺水問題
根據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 8月10日 ,河南省秋作物受旱面積1269萬畝,其中輕旱761萬畝,重旱508萬畝。全省仍有59.2萬人、7.63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5.31億立方米,較多年同期少蓄15.4億立方米。
眼前的這條河流叫做北汝河,發源于洛陽市嵩縣,流經洛陽市汝陽縣進入汝州市及其他縣市。作為汝陽縣境內最大的一條河流,北汝河已經基本斷流,河道內只能在部分低洼處看到匯聚起來的幾汪淺淺的水。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水利局副局長李其明:已經斷流了近三個月了,我們縣中小河流有25條,已經斷流了23條。
眼前這個已經干涸的水庫叫做高頭水庫,是洛陽市宜陽縣境內的一個小型水庫,由于長期沒有蓄水,已經有村民在水庫里種起了莊稼。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水利局副局長樊保民:這個水庫是去年進行小水庫除險加固,除險加固之后,因為長時間沒有降水,一直沒有去上水,現在已經干涸了。
根據洛陽市水務局提供的數據,今年5月至7月洛陽市降雨量124.5毫米,是往年同期降雨量的44%。10座中型水庫蓄水量是往年同期的46%,大部分小型水庫接近死水位,57座小型水庫干涸,全市39條中小河流,其中30條已經斷流。
洛陽市水務局局長邢社軍:嚴重的干旱使將近300萬畝農作物嚴重受旱,其中嚴重的干旱10萬畝,同時也造成了近5萬人的結構性的吃水困難。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在7月28日宣布啟動全省抗旱三級應急響應,以應對旱情。 為了解決人畜飲水困難,洛陽市已經出動了1200多臺次送水車,同時投入抗旱資金2890萬元用于抗旱工程建設。在洛陽市汝陽縣上店鎮廟嶺村,一口10多米深的井已經施工30多天,村民們正在忙著砌磚搭建拱頂。廟嶺村從今年春節過后便斷了水,村里原有的水井基本干涸,村民們不得不到外地去拉水。
洛陽市汝陽縣上店鎮廟嶺村村支部書記高建黨:今年不是大面積都旱,拉水還得靠關系。關系不好,拉兩回還行,拉水多了不好意思。再后來就是,拉一段時間后來就是,水利局專車往這送水,隔個三五天送兩車水。
高建黨告訴記者,這口井預計再有10多天便可以完工,到時可以為附近3個村子1000多名村民提供水源。
洛陽市水務局局長邢社軍:市政府已經決定,在今年已經完成了1500個水窖大口井,在這個基礎上把2015年分配的各縣市區,把水窖和大口井打深井的任務全部往現在提,就是說市財政再拿出更多的資金支持農民群眾。
根據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7月31日發布的數據:伏旱以來河南省已經累計投入抗旱資金13.2億元,高峰時日最高出動勞力122萬人,投入泵站869處,機電井45萬眼,出動抗旱設備93.5萬臺套,累計抗旱灌溉7109萬畝次,幫助解決吃水困難79萬人次。
【半小時觀察】
遇到大旱,老百姓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希望老天趕緊下場大雨。老百姓可以這樣感嘆,但是我們知道,被動地去等雨,只會加大災情,擴大損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在這次長達一個多月的高溫干旱過程中,當地政府一直在盡力救災,盡力緩解旱情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對于眼下的災情來說,這些做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措施只能是治標。怎樣才能進一步治本,是應該擺上議事日程的新課題。如何減少這樣的災害天氣,優化氣候自然條件,減少極端天氣出現的機率,讓經濟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才是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僅僅興修幾個水利設施,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