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6日訊 見市場上某涼茶銷量好、有市場口碑,兩個刑滿釋放不久的獄友,惠安、東莞兩地配合,用有毒涼茶,想敲詐生產廠家300萬元。
近日,嫌犯陳某輝、郭某立因犯敲詐勒索罪被石獅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五年六個月,并分別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廠家收到毒涼茶被勒索300萬
去年7月30日早上,某品牌涼茶福建石獅分公司的左廠長接到一份匿名快遞,里面裝有3瓶涼茶和一封信。這幾瓶涼茶的底部有膠水,且鐵罐握起來的手感和正常的產品不一樣。正當左廠長納悶之時,隨涼茶附帶上的那封匿名信給了他答案。
信上說,那3瓶涼茶有毒,不能喝,讓左廠長在8月15日之前將300萬元“商量費”打到一個指定的銀行賬號內。否則,他們立即把更多的有毒涼茶投到市場上,同時將這些有毒飲料寄給媒體和消費者協會,讓該涼茶品牌更有“知名度”。隨后,左廠長還接到威脅電話,催促他盡快將錢打過去。
左廠長立即將事情匯報給公司領導,并報了警。經過警方近一個月的調查,事實真相浮出水面。
兩獄友想逃過追查異地配合作案
去年8月24日,嫌犯陳某輝先在惠安汽車站落網。他供出,自己和同伙郭某立自導自演了這場敲詐勒索戲碼。
2011年,31歲的陳某輝和41歲的湖南男子郭某立在獄中結識。兩人刑滿釋放后,陳某輝回到惠安老家,郭某立去了廣東東莞打工。
2012年7月初,陳某輝在市場閑逛時發現很多人都在買某品牌涼茶。覺得這個涼茶公司肯定很有錢,靈機一動,他想到一個敲詐的主意。
陳某輝輾轉從一個老鄉處獲悉該涼茶福建石獅分公司廠長左先生的電話和地址。
對象選定了,勒索后如何逃過公安的追查?
陳某輝事先早籌劃好縝密的方案。他讓遠在東莞的郭某立配合自己,在東莞為他買了兩張SIM電話卡和一張匿名開戶的銀行卡。
之后,陳某輝再從市場上買回3瓶涼茶,將敵敵畏農藥灌入其中,并寫了一封威脅恐嚇信。
為制造人在東莞的假象,陳某輝將準備好的毒涼茶和恐嚇信寄給郭某立,再讓郭某立從東莞將東西寄到石獅。另一邊,陳某輝給左廠長打威脅電話,也是用郭某立寄給他的兩張電話卡。
陳某輝認為如此縝密的“勒索方案”,造出一個煙幕彈,對方就算報警,警方也查不到他的行蹤。不料不到一個月,陳某輝就在惠安汽車站落網。隨后,郭某立也被抓回。(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見習記者 廖海霞 通訊員 林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