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委書記徐鋼、市長黃少萍等為首日封揭幕
閩南網10月21日訊 昨日上午,《中國陶瓷——德化窯瓷器》首發儀式在德化縣瓷都廣場隆重舉行。這是泉州有史以來,以地方題材獨立發行的首套特種郵票。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志南,中國郵政集團副總經理康寧,泉州市委書記徐鋼、市長黃少萍等,共同為首發式揭幕。
首發儀式上,來自省、市的黨政領導均對德化陶瓷的申郵精神表達了贊賞。
據介紹,這套特種郵票,是今年5月省政府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簽訂海西戰略合作協議后發行的第一套郵票,也是黨的“十八大”召開前,特批增加發行的一套郵票,有著特別的意義。郵票素有國家名片的美譽,從此,泉州多了一張國家名片!張志南說,德化陶瓷應該借此良機,進一步掀起傳播陶瓷文化新高潮,加大推廣力度,推動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海西經濟建設再立新功。
受市委書記徐鋼委托,市長黃少萍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了德化縣長達17年的申郵歷程和成果,“作為民窯的典型代表,能夠獲此殊榮,相當不容易!”她提出,今后將會加強與郵政部門的合作,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首發的特種郵票主題郵品,包括瓷都特色郵冊、陶瓷發展史紀念郵冊、卡書、首發式專題冊等品種,以及主題信封、明信片,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泉州市郵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還將發行銷售純金、純銀郵票,供應收藏愛好者。
“地方題材、獨立發行,德化瓷器是第一套,希望能給泉州今后的申郵起到更多的借鑒作用。”泉州郵政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泉州洛陽橋等題材,也在努力申郵中。
□相關鏈接
德化陶瓷上郵票并非第一次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鄭炯鑫介紹,擁有千年歷史的德化陶瓷,作為郵票題材并非首次,但是獨立發行還是第一次。
1954年,葡萄牙在澳門發行德化瓷塑圣母瑪利亞“送子觀音”一套三枚;
1991年,臺灣地區發行《故宮名壺》套票,第二枚“明·瑩白把壺”就是明代德化窯瓷器螭龍壺;
2008年,摩洛哥為紀念中摩建交50周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絲綢鑲嵌德化瓷塑郵票;
2010年,德國發行《德國陶瓷制造業300年》紀念郵票,其中就有“中國白”研發過程。
泉州“國家名片”已有四張
郵票,素有“國家名片”美譽。泉州市郵政局檔案資料顯示,加上這次的德化窯瓷特種郵票,泉州目前共有四個地方題材成功申郵:
1997年,泉州開元寺東西塔中的東塔“鎮國塔”,入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
2000年,中國和巴西聯合發行一套《木偶和面具》郵票,共2枚,首枚郵票主圖是孫悟空形象的泉州提線木偶;
2001年,中國和葡萄牙聯合發行一套《古代帆船》郵票,共2枚,首枚郵票主圖是一艘泉州宋代古船。
□相關新聞
建交40周年德化陶瓷贈馬爾代夫
為紀念中國與馬爾代夫建交40周年,馬爾代夫郵政發行紀念郵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選用了德化工藝大師制作的德化窯螭龍瓶陶瓷作品。昨日上午,德化縣在陶瓷博物館舉行德化窯螭龍瓶交接儀式,將作品移交外交部,作為禮品贈送給馬爾代夫總統,中國外交部亞洲司相關負責人、馬爾代夫外交部大使拉希德等出席。(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徐錫思 通訊員 寇婉瓊 王雙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