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敬業精神的本質是一種信仰
審視我們今天的社會,我們從來不缺乏對高尚和美的渴望,但更需要的是對高尚和美的踐行。
而這次,46歲的馮永平師傅,這位普通的公交車司機,展示了高尚,用生命書寫了美。
如果馮師傅還活著,換擋后再安全停車,不過是他每天做得最多的動作之一,說不上艱難和高尚;但是,前天的馮師傅,在面臨猝死的瞬間,最后一次完成職責,這真的不易。
他在危急關頭的選擇,是一種本能,但絕不止于本能。
我認為,這至少還跟兩方面有關,一是他平時的工作積累,讓他有責任意識,危急時刻才能不忘職責;再有,就是那一瞬間心里堅守的信念:阻止事故,保證乘客安全。這樣的念頭,簡單而善良,展現了人性的光輝。
對于普羅大眾,我們對馮師傅最好的感念,是把職業精神變成一顆種子,種在心里。
馬克斯·韋伯說,敬業精神的本質是一種信仰。今天的社會高度分工,不管是官員還是平民,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做好本職工作,履行職責,整個社會才能多一些正能量。
正能量,可以傳遞,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正能量,應該成為一個健康社會的基本力量。
這段時間,泉州大地上,這樣的正能量不少:先是7月9日,“最美士官”代龍在永春救起溺水少年,他自己不會游泳,人生定格在32歲;接著,8月27日,德化5歲女孩頭掛窗臺護欄,身懸半空,7名托舉哥奮力相救;這次,9月5日,馮師傅和一車乘客,都成了“最美司機和最美乘客”。
他們的美,或在于舍己救人,或在于解人于倒懸,或在于職業精神。
我們感謝他們,懷念他們,其實是呼喚更多的社會道義,同時也是鞭策自我。(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陳邵珣)
一連串應急動作
事發過程太短掛空擋已不容易
關于事發后十幾秒發生的一連串動作,記者請教了幾名開車多年的老司機。司機倪先生在泉州駕駛公交車已有7年多,他詳細看了公交車內的視頻監控,講述了他自己的感受。
倪先生說,行車途中,假如駕駛員遇到身體不適,不能再繼續駕駛,合理的應急措施,應該是先踩剎車放慢車速,同時打轉向燈,看右側沒來車時,將車停向路邊;停好車后,將擋位掛至空擋,拉上手剎。指示燈上,如果處于一般路段,繼續開右轉向燈即可,假如處于高速公路上,要記得開起雙閃燈。
倪先生看過公交車內的監控視頻后說,馮師傅從身體感覺不適到倒下昏迷不醒,過程太短太突然,以馮師傅這么多年的駕駛經驗來講,遇到這種情況,第一時間一定會選擇踩剎車,“他可能沒力氣踩了,所以才選擇掛空擋,他已經盡力了,稱得上是恪盡職守”。
倪先生稱贊車上的乘客。他說,11時45分40秒時,馮師傅倒向一邊,徹底失去了對方向盤的控制,車輪此時向左偏去,要不是后面的乘客上前扭轉方向盤并及時踩剎車,后果不堪設想。
另一名看過監控的司機小蘇說,馮師傅突然病發,身體不聽自己使喚,向一旁倒去。換作一般的人,根本來不及作任何反應,而馮師傅還能在短短幾秒鐘內掛上空擋,很可能是出于一名有經驗駕駛員本能的反應,最大限度保護車上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已非常難得。
一份需要寬容的工作
每天工作13個小時長期處于疲累狀態
據了解,營運車輛的駕駛員每年都要對駕駛證進行年審,能不能審過,體檢的情況是一項硬指標。體檢的內容,除了視力、四肢外,心血管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也列入其中。據相關人士介紹,馮師傅曾有過哮喘病史,但在體檢中,并未發現有不適合開車的情況。
雖有體檢的保障,但公交車駕駛員長期處于比較疲累的狀態,問題十分突出。據公交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公交車司機短缺,一直是泉州公交存在的問題。據了解,該公司現有800多輛公交車,駕駛員僅有1000名左右。
記者昨日通過馮師傅的同事也了解到,16路公交車共有20部,每天2部休息,其他18部每天都要走5個來回。每天,一個駕駛員平均要工作12至13小時不等,每個月,每個駕駛員可以休息3天,有時候有同事請假,還要替他人頂班。
“他們工作強度本身就大,加上經常碰到堵車,還要跟各類人打交道,難免會比較缺乏耐性。”公交公司方面呼吁,希望廣大乘客,對公交車駕駛員,要多寬容一些。
一位令人敬仰的司機
“泉州最美司機”的微博被轉發了數百次,網友們紛紛留言評論:
@瘋子源語錄:泉州版“最美司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忘全車乘客的安危。還有“最美的乘客”,向你們致敬。
@泉州大竹溪漂流:致敬生命!公交車師傅一個月的薪水差不多2500元,師傅每天都要來回跑很多趟,甚至一到站就滿客得馬上再跑一趟,喝口水都要等紅綠燈路口。致敬廣大勞苦大眾!
@餓了喝開水:司機令人震驚,猝死前還記得掛空擋,那是想讓全車人活的本能。
@專業彩妝造型-柯柯:這是我的家鄉,美麗的泉州!好樣的泉州人!
@line-uu:看得好感動。
@Mrs__念舊的小女人:生活中總是有讓我們感動的事!
@風飄何處:默哀致敬!一路走好!來生一定會有好報!
@泉州美食發現:一路走好!最美泉州公交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