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1日訊 今年第9號臺風“蘇拉”,氣勢咄咄逼人。
昨日14時,“蘇拉”加強為臺風,逐漸向臺灣東部洋面靠近,進入我省24小時警戒線,預計8月3日前后登陸閩東至浙南一帶沿海,對我省造成嚴重影響。
省氣象臺發布臺風藍色信號,省防指啟動防臺風應急響應,并于18時將Ⅳ級升為Ⅲ級。
昨晚,我省召開防御第9號臺風“蘇拉”視頻會議,對下一步防御工作作出部署。副省長陳榮凱出席會議并講話。
省防指部署要求全省各地要高度重視,從臺風正面襲擊我省的嚴峻形勢出發,全面落實防御準備:沿海各類重點區域、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要加強對風、浪、潮危害的防范;要加強對沿海高速公路、鐵路的調度,及時采取交通管制乃至關閉運行等措施;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假期各類培訓班的管理,確保師生安全。
省海洋與漁業廳作出部署:要求全省海上作業漁船務必于今日10時前全部進港避風,沿海漁排上的老弱婦幼人員要在12時前撤離上岸;明日12時,北緯26°30′以南休漁結束,但受“蘇拉”影響,省政府決定暫時推遲開捕日期。
【動態】
“蘇拉”升級為臺風
與天文大潮結伴而來
昨日14時,“蘇拉”已由強熱帶風暴升級為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強度還在繼續加強,預計最強風力可達13~14級,達到強臺風。“蘇拉”之強還表現在其風力影響范圍,7級風圈半徑達440公里,10級風圈半徑為90公里。
16時,“蘇拉”中心位于北緯20.4度、東經124.9度,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速度較慢,預計8月2日中午前后到達臺灣東北部海域,8月3日靠近閩浙交界一帶沿海。
因受雙臺風影響,“蘇拉”移動路徑還存在不確定性,最大可能在閩東至浙南一帶沿海登陸。
省防指會商指出,因“蘇拉”強度大、半徑大、速度慢,對我省的影響歷時將較長。今日上午起,我省海域風力將達到10級,可能出現5米左右的巨浪;今夜起到8月2日,風力將繼續增強到9~12級;“蘇拉”影響我省期間,恰逢天文大潮,風暴增水可能超過1米。
受“蘇拉”影響,明日,我省沿海各地局部有大雨到暴雨;8月2日,北部沿海地區部分有大雨到暴雨,局部甚至有大暴雨;8月3日以后,我省中北部地區將有強降雨過程。
【防御】
泉州展開巡查排查
迅速組織監測示警
昨天,泉州市委書記徐鋼、市長黃少萍對防臺風工作分別作了重要批示,請各縣(市、區)迅速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根據泉州市防指的要求,今天上午開始,各縣(市、區)、防指有關成員單位要組織力量對沿江、沿河、沿溪、沿山、城鄉低洼、礦區、危險地帶和新舊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危險區域、重點部位開展拉網式巡查排查和監測示警。
據新華社消息,受“蘇拉”影響,平潭至臺中海上直航航線客滾輪“海峽號”將停航三天,為7月31日、8月2日和8月4日。
□說汝知影
雙臺風共舞并不罕見
“蘇拉”“達維”似有著不解之緣。2005年9月21日,“蘇拉”“達維”也曾同日誕生,共度6天。七年后的今天,“蘇拉”“達維”再次同日誕生,剛開始只能遙遙相望,但兩個臺風相互吸引,目前已靠近而且還將進一步靠近。省氣象臺預計,雙臺風互旋影響的可能性增大。
何謂互旋?省氣象臺專家介紹,兩個臺風共存可能相互排斥,或大臺風吞掉小臺風,或小臺風“跟班”大臺風。但當兩個臺風中心距離小于2000公里時,它們將繞著一個中心互旋,且互相作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臺風相對質量及臺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也稱“藤原效應”。
當兩臺風互旋產生時,將導致影響臺風的因素更多,路徑的變數增大。
互旋的結果往往是一方減弱或離開,一般來說,西北太平洋臺風互旋時間持續不長,最后很容易演變成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目前,西北太平洋面上又有一個臺風胚胎正在發展,如果順利的話,預計將發展為今年第11號臺風“海葵”。因而,未來幾天,甚至有可能“蘇拉”“達維”“海葵”三大臺風共舞海上。
氣象專家介紹,臺風更多情況下是單獨生成、消亡,但特殊的大氣環流也會短時間催生兩個或三個臺風。兩個臺風同存海上不算少見,如2009年的“芭瑪”與“茉莉”,2011年的“海馬”與“米雷”,2006年的“桑美”與“寶霞”等。
即使是三臺風共舞,自2000年以來也出現過,如2006年的第7、8、9號臺風“瑪利亞”、“桑美”、“寶霞”;2010年的第6、7、8號臺風“獅子山”、“圓規”、“南川”;2011年的第7、8、9號臺風“納沙”、“海棠”、“尼格”。
省氣象臺專家說,近十年來,西北太平洋上最多只共存過2個或3個臺風,還沒有3個以上臺風共存記錄。
泉州市區具體天氣預報
今天,多云,27℃~34℃,市區東北風3到4級,沿海6~7級,陣風8~9級;
8月1日,多云,27℃~35℃;
8月2日,多云轉陣雨,27℃~35℃;
8月3日,中到大雨,26℃~33℃;
8月4日,中到大雨轉陣雨。25℃~32℃。(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蔡鎮金 吳洪 吳佳弘 吳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