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訊 泉州中心市區所有主干道,都遭鳴喇叭噪音污染——19條主干道34個監測點的平均等效聲級為70.2分貝,全部超過國家規定70分貝的標準。昨日,記者從“全市營運車輛禁鳴喇叭工作會議”上獲悉,從即日起,泉州將大力整治亂鳴喇叭交通違法行為。
噪音生源 四類車是主體
泉州市迎接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3月份下半月污染排污與創模復核考評整改進展情況報告”指出,中心市區道路交通噪聲的抽測值,仍然超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標的要求。
泉州市環保局污控科蔡科長介紹,根據泉州市環境監測站監測結果,3月份,中心市區19條主要交通道路的34個監測點的平均等效聲級為70.2分貝,超過國家規定70分貝的標準。噪音生源主要是在復雜路段、交叉路口、支路比較嚴重,摩托車、營運車、豪華車、公務車是亂鳴喇叭的主體。
目前,全市機動車申領環保標志的約18萬輛,僅占應申領數量的1/3。蔡科長介紹,根據規定,從今年元旦起,未持有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機動車(摩托車、7座以下小型載客汽車除外),禁止在“未取得環保合格標志的機動車輛禁止駛入區域”通行。從2013年元旦起,未持有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機動車(摩托車除外),禁止在“未取得環保合格標志的機動車輛禁止駛入區域”通行;未持有綠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所有車輛,禁止在“未取得綠色環保合格標志的機動車輛禁止駛入區域”通行。
鳴喇叭被曝光 扣光考核分數
泉州市交通委、泉州市交警支隊、泉州市環保局等部門,將聯合對亂鳴喇叭行為使出“殺手锏”。
泉州市交警支隊政治處主任莊金山介紹,各交警大隊特別是中心市區大隊和派出所將結合轄區實際,采取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的模式,開展機動車特別是營運車輛在禁鳴區域內鳴喇叭違法行為的整治工作,重點針對公交車、出租車、客車、貨車、摩托車等車型,在重點路段、重點時段進行。
交通委道管處陳副處長說,交通委將每天通過GPS向每部營運車輛發送一次提醒信息,對每天回場的出租車、公交車都要進行交代。
同時,通過考核的方式,對營運車輛進行監督管理,如遇車輛被媒體曝光,將一律通報并扣光考核分數。營運單位還要與駕駛人簽訂禁鳴喇叭責任書,對多次違法的駕駛人,各營運單位將采取批評教育、停崗培訓、調離崗位、解除聘用等處罰措施。
據了解,去年至今年5月6日,全市各級交警部門共查處亂鳴喇叭交通違法行為59273起,其中營運客車12324起,約占21%。(本網記者 尤燕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