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訊 燕尾屋、狹窄小巷之間,幾個特殊的身影,或蹲低或站高,舉著相機,記錄著龍海市東園鎮埭美社水上古民居。
他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攝影師。符士光,是組織馬來西亞攝影師到此的發起者,也是第一個發現埭美社水上古民居的人,他用相機記錄這里的靈秀山水,再把照片發布到網上,從此,這里的水上古民居引來關注。
這一次,符士光帶隊,第三次踏上埭美社。除了辦攝影展,他們還提出對當地申遺和旅游發展的建議。
“讓埭美社水上古民居走向世界,這是我們目標?!睅孜粊碜择R來西亞的攝影師都說,還要繼續記錄埭美社的點點滴滴。
水上古民居成影像“回家”辦攝影展
搖曳的船只和高大繁茂的古榕樹,承載著560年的歷史古韻。埭美人,在276座整齊劃一的古厝群里,繁衍生息(本報2月22日曾作報道)。
符士光第一次走進埭美社,是在2009年年初。他來龍海辦事,受埭美社村民陳友明(在馬來西亞進行歌仔戲表演)的邀約,走進了埭美社。
只用了一個小時,他就被埭美社古厝群深深吸引。“中午大家都在吃飯,還下著雨,我拿著相機溜出來,拍下古厝群。我覺得奇怪,這么工整排列的建筑,竟然在500多年前就規劃出來了,不得了,很珍貴?!保ū揪W記者 方錦燕 見習記者 戴江海)
符士光的這一說法,卻被陳友明取笑,“我當時聽他說這些老房子很珍貴,還對他說,并沒有什么好看的”。2009年3月,符士光回到馬來西亞,把這些照片發到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去年,他和其他9個馬來西亞的攝影師,再度來到埭美社,專門拍攝當地村民。
符士光說,“第二次來,我想要有個主題,體現埭美社。埭美社的形成,是人創造出來的,我想,文化核心,就是埭美人。”
符士光第三次來到埭美社,跟隊來的馬來西亞攝影師郭鑒進,開口的第一句話是,“回到家了”。而這句話,是符士光的心聲,“是回家了。這里有家的味道,我們跟村民都很熟了,常常和老村民聊天,記錄他們口中的埭美社”。
這幾天忙著布展。昨天,符士光和攝影師們把之前拍攝的照片,全部洗印出來,放在了古民居里展覽,并將自己整理的資料,送到埭美社理事會,想讓埭美社水上古民居,為更多人所知。
本次攝影展雖然只展出一天,明天,馬拉西亞的攝影師,就要回去,但他們決定把這次展出的照片留在這里,作為歷史資料,也讓更多的人,看到珍貴的水上古民居。
對申遺暫緩表遺憾為當地旅游獻計策
去年年底,埭美社成為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然而,在其他因素的影響下,閩系紅磚建筑申遺暫緩(本報4月19日曾作報道)。
埭美社理事會秘書長陳四煌說,閩系紅磚建筑確實暫緩申遺,但當地的旅游發展工作,正在進行。
馬來西亞攝影家協會的攝影師盧光榮,家里的一套房子,經他自己修繕,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對于申遺,盧光榮有經驗,這次跟埭美社理事會,提出了不少申遺、保護的建議。
昨天,在符士光的翻譯下,盧光榮說出了他的看法,“根據經驗,古厝都是容易腐壞、被破壞,申遺動作一定要快”。他建議,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就是面向世界,衛生環境是一定要改善的,國外游客大多會注意當地的環境衛生,衛生改善了,游客自然會再次回來,這樣才能最好地帶動埭美社水上古民居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