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英國媒體報道,美國第一大防衛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由于獲得埃及、阿曼和伊拉克新訂單,F-16戰機生產線關閉時間再次推遲;至于F-16戰機潛在重要客戶臺灣地區,美國白宮今年上半年承諾制定“近期行動方案”解決臺灣戰機“缺口”,包括對臺“出售數量未定的新型美制戰機”。
報道指,原本洛克希德公司將在其德州沃思堡工廠生產完最后一架F-16戰機之后,于明年中關閉生產線;現在由于新訂單,生產線足以維持到2016年1月。
1975年以來,洛克希德公司已為26個國家和地區生產逾4500架F-16戰機,并提供主要升級服務。該公司執行長羅伯特·史蒂文斯預測,盡管消費者開始訂購該公司研制的F-35隱形聯合攻擊戰斗機,但F-16戰機的需求仍在。
F-16戰機的潛在重要客戶臺灣地區,多年來一直希望采購66架新F-16C/D戰機,但史蒂文斯巧妙回避了這項涉及官方的潛在交易。
今年4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回復共和黨參議員約翰·康奈有關臺灣戰機“日益短缺的擔憂”時,表示認同。隨著臺灣F-5戰機退役,雖然145架早期型號F-16A/B戰機正在升級,但也出現戰機“短缺問題”。當時白宮向康奈承諾,將由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制定“近期行動方案”,解決臺灣戰機缺口,包括對臺“出售數量未定的新型美制戰機”。
臺灣地區在A/B型戰機開始升級后是否仍想采購新型F-16戰機,“駐華盛頓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拒絕回復,僅表示“未來從美國采購先進戰機,需要雙方全面評估臺灣防務需求”。
“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認為隨著A/B型戰機因升級維護而“臨時性退役”,臺灣戰機“缺口”將愈來愈尖銳,“白宮明顯地視‘對臺出售新戰機’為未來對臺承諾的一部分。”
中國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12月12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一向都主張兩岸的中國人應該竭力避免再度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應當在和平的環境中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范麗青也在9月12日例行發布會上呼吁,希望美國方面能夠切實恪守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