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當局力推“前瞻計劃”,郝明義今天(12日)上午將號召各領域意見領袖舉行“全面檢視‘前瞻條例’聯署聲明記者會”,他再度投書媒體指出社會提出這么多質疑,希望執政者不要引以為忤,希望臺當局能以這次引發的公共討論為契機吸納社會建議,全面檢視“前瞻條例和計劃”。
蔡英文。(圖片取自網絡)
郝明義指出,在他發表《“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之后,因為“行政院長”林全的約見而在5月19日進行了訪問。他公布訪問稿之后,再訪問了不同領域的人士,綜合幾點大家對“前瞻計劃”的意見,包括臺當局的決策權責不清;準備時間倉促;前瞻視野不足,偏重工程;預防公共工程的弊病不夠深切;預算編列草率;公民參與不足等。
郝明義表示,他個人還有三個疑問,請林全及臺當局回答。
第一,我問這次臺當局為什么只做硬件,不做軟件的時候,您回答:“按‘舉債法’,臺當局舉債只能做資本門的事。軟件,是每年都要做的,只能進經常門。所以這次特別預算只能做硬件。”但事實上“前瞻條例”的第7條已經明言這次預算編制“不受‘預算法’第23條不得充經常支出規定之限制。”換言之是可做軟件的。請問您所言和事實是否有出入?
第二,在各方對“前瞻計劃”的質疑聲中,陳博志有個特殊的位置。他是蔡英文競選期間的經濟政策智囊與“十年政綱”撰稿人。現在如果臺當局連陳博志的建議與質疑都不理會,是否應該說明經濟政策出現什么轉折?因何轉折?因誰轉折?
第三,是否曾經向蔡英文說明過“前瞻計劃”以破壞臺當局決策體制來迎合地方,以草率編列的巨大預算來取得地方的擁護,日后可能造成更嚴重之后果?
郝明義說,弘一大師整理的箴言中,說“偶一失謀,而事幸成”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為“后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相信對臺當局也是如此。(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