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愛情,我更相信肉毒桿菌,因為它每次必定有效。”如果說多年前,《欲望都市》里的Samantha的這句經典臺詞還讓我們覺得“微整形”僅僅是個茶余飯后的八卦話題。現在,微整形已經成為了大部分愛美人士躍躍欲試的首選。
然而,美麗的背后還要承擔一些風險,現實中,一些愛美人士輕信無證越界非法行醫,經歷整形美容成了毀容的遭遇。
錯信朋友,非正規機構整容成毀容
“很后悔,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一定不會錯信朋友,輕易選擇非正規的機構去整容。”沙縣48歲的王女士提起自己失敗的整容經歷,懊悔不已。
去年,王女士通過朋友認識了縣城“愛美閣”美容店老板陳某。在陳某的一再慫恿之下,愛美心切的她花費6000元到陳某的美容店,分別做了消除眼袋和提升下眼垂的手術。
“原來我也是有顧慮的,因為電視和網絡都報道過挺多整容失敗的例子,而且在陳某的店里我并沒有看到相關的營業執照與資質證明。”王女士說,由于陳某一再解釋,相關證件正在辦理中,自己想既然是朋友介紹來的,那應該錯不了。
于是,王女士便到陳某那做了整容手術。術后,王女士感覺眼周紅腫,并伴有疼痛感,她去找陳某詢問,陳某安慰她說,“做消除眼袋和提升下眼垂的手術手術都會這樣,恢復期因個人而異,需要3到6個月。”
然而,6個月過去了,王女士雙眼周圍的狀況依舊如此,不但眼袋未消除,眼形還變得有點倒三角。“幾次打電話給陳某,陳某不是說在出差就是沒空,一直找著各種借口敷衍我。”這下,王女士按捺不住了。
擔心之余,王女士來到醫院皮膚科檢查,醫生告知,她眼周紅腫和疼痛是由于細菌感染引起了神經性皮炎,這通過用藥可以得到緩解。然而,眼形問題則需要通過手術進行修復。
氣憤之下,王女士來到當地公安局報案,公安局認為,王女士雖然受到了傷害,但還不足以確定傷害級數,只能按照詐騙案件處理。王女士又來到當地工商局、衛生局舉報陳某的違法經營行為,衛生局工作人員回復她,已經去過“愛美閣”美容店兩趟,不過都沒有見到老板陳某。原來,在一系列的東窗事發后,陳某因害怕顧客上門討說法,已經逃之夭夭。
更糟糕的是,由于輕信,王女士沒有留下相關證據,她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權益的愿望落空了。
采訪中,王女士告訴記者,和她一起申請維權的還有其他三位受害者,她們都是在“愛美閣”美容店做整形美容項目,一位是割雙眼皮失敗,一位是祛除雀斑后卻導致整張臉變黑了,另一位則被陳某騙走了1.8萬元,卻什么美容項目也沒做過。
“我真的很后悔。”王女士說,她也提醒廣大愛美的女士,天然的自己也很美,如果一定要整形,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
微信微整形,可信嗎?
最近,有網友反映,一些私人注冊的微信號不停在朋友圈發微整形廣告,其可信度、安全性讓人生疑。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輕信。
25歲的小燕喜歡看韓劇,總夢想自己也能變得和那些明星一樣漂亮,看一個朋友做的隆鼻很好看,就問在哪里做的?朋友發給她一個微信號,是一個“微信微整形”工作室,里面上傳了很多客人做“微整形”的圖片,包括隆鼻、瘦臉等,還有許多美容針劑。
小燕就通過微信和對方聊了起來,“她告訴我,打玻尿酸隆鼻的效果好沒有副作用,只要打1到2針,可以保持8個月到1年,而且價格也不貴。”一番溝通和討價還價后,小燕決定花3000元做注射玻尿酸隆鼻。
6月4日,小燕在朋友陪同下來到該整形工作室,工作室位于梅列區一小區內,整形師姓王,是一名中年人,還帶了一些學徒,其中一間臥室里擺著床,床邊擺放著一些儀器,微整形手術就在臥室里進行了。
誰知術后第二天,小燕的鼻頭就腫得厲害,于是她找到這個整形師,整形師安慰她沒事,又推薦她打一種水光針,說是能讓皮膚水嫩又光滑。
幾天以后,小燕照鏡子覺得除了鼻子有點歪之外,似乎沒有任何改變,打完水光針的臉還變得干燥、脫皮,小燕又和朋友去找這名整形師,結果雙方談不攏,由爭吵發展到動手,最后鬧到了當地派出所。
就此,記者咨詢了我市工商局和衛生監督部門,工作人員稱目前監管“微信微整形”私人會所還是一個空白,消費者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消費純屬個人行為,只能雙方自行調解。提醒市民要整形最好去正規的醫療醫院。
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正逐漸成為無證醫療美容廣告的“重災區”。一些私人會所純屬無證經營,從業者也不具備相應的資質,甚至形成了一條黑色利益鏈。這樣無疑有極大的風險,一旦發生意外事故,消費者很可能出現“人財兩空”的局面。
當心無證越界行醫 醫療資質別“傻傻分不清”
記者了解到,美容分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兩類,而注射美容屬于醫療美容范疇,生活美容只能做潔面、護膚這種普通的護理類美容。然而事實上,現在市面上許多毫無資質的美容院,也在悄悄進行著醫療美容。
市民黃小姐告訴記者,市區一些美容、美甲店就存在超范圍經營的現象。她在東新一路、二路一帶的美容、美甲店做項目時,就有美容、美甲師推薦過,“她們一般只推薦給有長期辦會員卡的熟客,在確定一些顧客有整形需求后,會把顧客帶到和她們有關系的整容‘醫師’那里去。”黃小姐說,美容、美甲師說是這整容“醫師”原來在大城市正規整形機構工作過,現在是回三明了,還會從原來的正規整形機構進貨,但價格比市面上便宜多了,“其實我們心知肚明,這‘醫師’很可能不具備做醫療美容的資格,不過價格還是很有誘惑力。”
這樣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比如市面上注射最多的肉毒素,其實屬于毒麻藥類,需要嚴格的管理措施,只有具備資質的大型醫院才能進貨,并且對開處方的醫生和進貨后的管理都有嚴格的規定。但現在,不少美容院都向顧客推薦注射肉毒素。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我國在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注冊的正規整形美容醫師只有2700多人,此外,在各個地方通過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核準的具備美容外科執業資質的醫師大約只有六千到八千人,也就是說,目前在中國僅有1萬名左右的醫師具備整形美容的資質,但事實上真正的美容外科從業人員卻遠遠不止這個數。
“雕刻”身體 請選擇有資質的機構和醫師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進行選擇美容整形的醫院呢?記者咨詢了中華醫學會福建整形分會委員、三明燒傷整形協會副主任委員、主任醫師何強。
何強介紹,要消費者自己去判斷醫療機構是否有資質、產品是否有合格證書等,在實際操作中是有難度的。唯一的途徑,就是到正規醫院美容整形專科,正規醫院能夠保證所有藥品和耗材擁有“三證”(產品經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注冊證),且所進藥品都有規定的配送企業,安全可靠。
何強醫生執業25年,他認為,市民做整形之前,應當進行評估,不要盲目和一時沖動。他說:“市民要進行美容整形前,可以先到醫院進行預約咨詢,醫生會對其整形要求進行評估。而具有疤痕體質、有出血傾向、對特殊藥物過敏等體質的這些人群要慎重選擇美容整形。”
那么,一旦整形失敗,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何強介紹:在做整容消費時,務必索要、保存好相關收據、發票、病歷和術前照片,清楚地記錄下整形程序以及手術期間需要使用的相關物件。一旦出現糾紛,便可根據事實整理一份完整的材料,到權威部門進行鑒定,明確整容機構的醫療行為與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后,再到相關部門提請申訴維權。
(記者 蘇莉 盧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