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大早,下著小雨,建寧縣客坊鄉里源村的謝文寧就開始忙碌起來,他正抓緊做好農業普查入戶核實工作。
作為普查員,今年47歲的謝文寧負責的里源村,有632戶,2000多人。
“今天的任務重,要到距離村部5公里的高山去。”謝文寧說,在普查過程中,家中沒人的情況經常遇見,有時甚至去了幾次也沒人在家,最多的一次,他跑了5次,才找到戶主。
“找人也是件技術活。不僅要勤跑,還得找對時間去才行。”謝文寧說,春節期間,大伙都在家,這個時間去,肯定能找到人。
作為三明市農業普查試點縣,建寧從去年11月2日開始籌備農普工作。今年1月1日,建寧縣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入戶登記工作全面鋪開。
建寧全縣9個鄉鎮,92個建制村,7個社區,普查農戶數共27313戶。“工作任務重,時間緊,任務能否完成,人是決定因素。”建寧縣統計局局長艾炳隆介紹,此次農業普查工作內容多,涉及面廣,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
“一張農戶普查表共涉及12大項600多個小項指標,須花費20分鐘到半小時。”縣農普辦主任程建東介紹,這次的普查條目更細了,彩電、手機、空調等反映農村生活變化的物品都納入統計中。許多村里,留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有些問題詢問起來比較費勁,填得就更慢些。還有些村民不理解農業普查,不能很好地配合登記工作。遇到這種情況,就得多跑幾趟,先把感情熟絡起來,借機入戶普查登記。
為了確保普查對象一個不漏,普查工作一項
不落,建寧縣落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多措并舉打出一套農業普查工作組合拳:
在人員配備上,采取“老村干部+青年黨員”模式,村里的老干部,有經驗,又熟悉村況,能幫助解釋一些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農業習俗;年輕普查員,接收新鮮事物快,可以幫助使用手持移動終端(PDA)進行數據采集。
在培訓工作上,改變方式,采取“理論+實踐”模式,分層次開展培訓,從課內到課外,從理論到實踐,培訓中,授課老師著重講解各種普查表指標解釋、填報方法及技術要領、PDA數據采集方法。學員們走村入戶實踐,然后帶著發現的問題來培訓。
截止目前,該縣已完成普查農戶27313戶,單位699家的普查工作,完成了登記農戶總數的100%。(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