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商務工作主要指標保持較好增長態勢。1-6月,全市外貿進出口額101.4億元,增長19%,其中出口95.5億元,增長21.3%,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8.8%;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5個,實際到資9226萬美元,增長12.3%,增幅增進到全省第二;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48億元,增長11.6%,增幅向前增進2位,在全省排名第三。
外貿出口增長較快。傳統出口行業通過技術改造、研發創新、品牌樹立等方式,持續發揮出口增長支撐作用,陶瓷品、礦物材料制品、鞋帽傘、紙制品、塑料橡膠制品等行業出口增長較快。特色產業出口加快發展,三明市烤鰻企業通過國際上現有的全部注冊,集齊了出口全球所有國家的“通行證”。抓好重點市場開拓,以融入“海絲”核心區為契機,出臺我市企業境外參展政策,對企業境外參展的第一個展位費補助3000元,第二個展位費補助1500元,加大新興市場拓展力度,對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歐洲地區的出口增長明顯。以重點企業跟蹤服務為抓手,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今年出口千萬美元的企業達50家,出口總額占全市70%以上。通過幫扶廈工(三明)重型機器有限公司首批土方機械出口蘇丹。同時,鼓勵企業進口,組織德為聚纖、鑫森合纖科技、長興電子等企業申報省級進口貼息資金項目,組織青山紙業等企業申報省級自主品牌建設資金項目,為出口企業減負助力。
利用外資總體平穩。進一步發揮我市生態資源優勢,吸引外商對農林業種植養殖、加工、自然生態觀光農業旅游等方面的投資。今年新批的15個外資項目中,農林領域方面的投資項目8個,占新批項目的53.3%。同時,加強對沙縣通用飛機制造、臺明鑄管等一批投資總額千萬美元以上項目跟蹤幫扶,重點項目支撐作用持續發力。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5.89億元,增長50.8%,增幅分別高于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和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增幅39.2和36.5個百分點。限上批發業銷售額209.56億元,增長8.3%。健康消費、養老消費、文化體育成為吃穿住行四大消費之后的消費熱點。
電子商務保持較快發展。上半年,我市共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64.9億元,網絡銷售額37.07億元,分別增長20.6%、17.83%。成功入選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為全省入選的2個城市之一,兩年可獲1.6億元的中央財政試點扶持資金。電商平臺聚集效應初步顯現,全市各電商集聚區共入駐電商企業400余家;農村電商深入推進,5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和5個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持續推進,各縣(市、區)人口較密集鄉鎮、村均建有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孵化培訓模式全面推廣,全市12個縣(市、區)全面啟動電子商務基礎人才創業孵化工作,全市累計開辦電子商務基礎人才孵化班14期,培訓學員980人,開設網店1000多家,注冊小微電商企業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