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全國性脫貧攻堅戰役的開展,惠農扶貧領域逐漸成為腐敗的重災區。如何保障扶貧資金安全,讓“救命錢”、“種子錢”落到真正需要的群眾手中?對此,壽寧縣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重拳出擊,針對農村干部職務犯罪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打出了精準扶貧“組合拳”,加大對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打擊與預防力度。
檢察官到鄉鎮開展預防職務犯罪教育
該院反瀆局局長葉竹青告訴記者,針對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小官涉貪”明顯、貪污侵吞突出、發案環節集中等特點,今年初,該院積極探索和創新服務保障惠農扶貧的有效措施,與壽寧縣農業局共同制定了《扶貧領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實施方案》。通過加強與紀委、財政、農業、審計等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以及線索快速移送和案件協查機制,強化服務保障合力。對扶貧資金管理和使用、扶貧對象識別和扶持、扶貧規劃編制和落實、扶貧項目審批和實施等重點環節進行重點監督和預防。
2015年,該院在摸排中發現,財政補貼存在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資金,可其培訓班次、參訓人數存在可疑之處。在深入各培訓學校進行調查取證后,該院干警認為這極有可能存在騙取培訓補貼資金的行為,決定對該線索進行重點經營。
通過精細化初查,該院干警發現分管并具體經辦該項培訓工作的縣農辦原副主任張某某,在明知相關培訓機構存在虛構培訓班次、虛報參訓人數、虛增學員補貼,以騙取、挪用專項培訓補助資金的情況下,非但未予以制止,甚至指導、幫助相關培訓機構造假,致使國家培訓補助資金損失59萬余元。在鐵證面前,張某某最終承認其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的犯罪事實。
打擊只是手段,通過制度建設,預防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才是目的。
“在具體扶貧項目中,我們探索性地運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平臺,監督項目審批、資金使用、人事安排、工程建設等,使項目過程公開透明運行,防止了暗箱操作的可能。”該院預防科科長盧錦告訴記者。
同時,壽寧縣檢察院還通過在鄉鎮檢察聯絡點設立宣傳欄、舉辦法制講座、現場觀看庭審、參觀警示教育基地、觀看反腐倡廉微電影等多種形式,向所在鄉鎮、村宣傳近年來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例、惠農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相關問題及檢察機關加強惠農扶貧領域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有效措施。
扎實的工作換來了喜人的成績。2012年以來,該院圍繞涉農惠農領域,查辦了涉及農機補貼、生豬養殖補貼、種糧直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方面案件20件26人,涉案金額260多萬元。并針對惠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發案規律、特點以及案件反映出的制度管理漏洞,向農辦、農業局、農機局等相關單位發出檢察建議13份,促進了相關單位和部門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精準扶貧離不開精準監督、精準打擊與精準預防。作為扶貧攻堅戰役中的重要一員,檢察機關任重道遠。”談及扶貧工作,該院檢察長林映華字字珠璣。
(本報記者 龔麗雯 通訊員 葉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