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相關負責人婉拒采訪
為了解更多情況,中午1時許,記者先后來到貴陽機場派出所及安檢站,但相關負責人均以“要經領導同意方可接受采訪”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按安檢站一科長要求,聯系貴陽機場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也未得到回應。
相關鏈接:他們都被收過什么物品?
事例1:充電寶
廣州的唐先生說,因工作原因,他經常從廣州飛往貴陽等地,“我今年34歲,累計乘坐飛機近200次,其中每年要飛貴陽26次左右。我也曾被要求棄留過價值百余元的充電寶,但至今不清楚充電寶被如何處理?機場也沒有通知下飛機后會返還。”
唐先生認為,旅客通過官網或其他渠道訂票時,機場應該對訂票旅客有提醒,通過多方式宣傳,讓旅客提前知道哪些東西不能帶上飛機,避免被棄留。
機場國內到達出口有火機取拿箱,但里面并沒有火機。
事例2:Zippo打火機
在貴陽某單位工作的陳先生某次到外省出差時,隨身攜帶了一個價值幾百元的Zippo打火機,在機場被要求棄留。因打火機昂貴,他辦理了寄存,但是當他乘機返回貴陽準備取件時,寄存處卻找不到工作人員,陳先生急于回家,只好放棄尋找。
違禁物品:云南白藥氣霧劑。
事例3:洗滌劑、除臭劑
一名退休的女教師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和丈夫去日本,回國時將在日本購買的洗滌劑、除臭劑等放在行李箱里,過安檢開箱后全部被“沒收”,損失幾百元。
事例4:化妝品
家住貴陽的杜女士一年前從貴陽機場飛成都,在貴陽機場通過安檢傳輸帶系統檢查行李包時,被安檢人員要求棄留數百元的化妝品,到成都后她只能另外購買。在返回貴陽時,重新購買的化妝品又被成都機場“沒收”。“乘坐一次飛機,兩邊都被沒收化妝品,損失達1000元,真的劃不來。”杜女士說。
白酒也不能攜帶登機。
事例5:香水、酒、老干媽
“我坐飛機近10次,打火機、充電寶、香水、老干媽、酒類等多次被機場 沒收 。”家住貴陽的劉先生說,他家每年冬季都會到海南居住,被機場收了的東西從未取回過。
他建議,機場收下高檔打火機等貴重物品后,應該寫張收據給被扣物品的旅客,對本地旅客可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領回;對外地旅客,可按標準收取快遞費用,之后把物品寄給旅客本人。
編后語:
不少旅客都有在機場被迫自棄物品的經歷,大部分是打火機、礦泉水、小刀、飲料等。出門在外,對于很多旅客來說,這些東西是必須隨身攜帶的,倘若你不能像《人在囧途》中的王寶強,把一大桶牛奶喝光的話,遺棄,只能成為最后的選擇。
出于飛行安全考慮,我相信絕大多數旅客都無意觸犯國家民航總局的規定,但是,公眾有權知道棄留物品去哪兒了。
據統計,2016年貴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萬次大關,躋身全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貴陽龍洞堡機場的安檢員說,被旅客棄留的打火機,最多的時候一天達到1000—2000個。機場對于棄留物品的管理有沒有相關規定?據了解,首都機場2011年就曾開展“旅客禁帶物品快遞業務”,此后各大機場陸續加入這一行列,不知貴陽機場是否開展了這項業務?濟南機場規定,棄留物品可以幫忙保留一個月,一個月后仍無人領取,將交由專門部門處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有些棄留物品會作為捐贈物品,送給一些慈善機構。還有一些機場會交由公安部門集中銷毀。美國西雅圖機場的做法是交給附近的商店出售。
貴陽機場如何處理這些棄留物品,想必也有一套嚴格的完善的規定。但我們希望不僅有規定,還應該能把規定公之于眾,讓大家清楚,自己棄留物品的去處——如果知道它被用于公益慈善,至少也是一種心理的安慰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