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值“金秋”,但日系車在中國市場提前進入了冬季。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看,這個9月,日系車成為了中國車市唯一的淪陷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9月汽車銷售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比較,日系下降40.8%,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分別增長13.8%、15.1%、9.4%和9.2%,國內自主品牌增長7.5%。
這一數據讓日系車企和經銷商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面對社會輿論不利的大環境,如何應對接下來的第四季度成為他們近期開會討論最多的內容,但他們至今沒有討論出解決這一困境的辦法,唯有靜靜地等待。“等這個風頭熬過去了,再降一降價,銷量應該就會有所好轉”,一位日系車企的工作人員道出了自己此時的心態,“現在能做的就是保持低調”。
不僅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也都讓日系車提心吊膽。上周,因為駕駛座車門的電動車窗開關問題,豐田宣布全球大召回,全球共召回740萬輛汽車,其中中國有近140萬輛。接近豐田高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按照國內現行的召回規定,豐田完全可以不用在中國實施召回。
低調,再低調
記者在位于北京東北五環的廣本4S店了解到,這家4S店以往每月的銷量穩定在80至100輛,但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該店只賣出了20多輛車,而到店客流量估計驟降了五成以上。
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進入中國的七大日系車品牌銷量全面下挫,其中豐田、本田和鈴木下滑均超四成,而三菱和斯巴魯銷量降幅則在六成以上,馬自達和日產當月銷量降幅也超過三成。業界普遍將銷量驟降原因歸結為“釣魚島事件”引發的抵制日貨行動,以及日系車被迫全面叫停市場營銷活動。
至于“釣魚島事件”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豐田在華銷量,豐田公關方面以“無法提供量化指標”為由,拒絕置評。豐田中國公關宣傳部企業公關室室長牛煜告訴記者:“年初既定的100萬輛銷量目標并未明確降低,但是會有調整。”“我們確實沒有辦法得出,銷量下降中有多大比例,是因抵制日貨引發的。作為企業,我們對現實環境的變化感到很無力,除了等待,似乎什么都改變不了”,另一位來自豐田中國的內部人士言語謹慎,“今年銷售壓力可能會比想象的大,估計能保住去年90萬輛的水平都不容易。由于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豐田在華合資公司已經通過調整生產線排班減產,而進口車則壓縮訂單。”
受市場銷量大幅下降的影響,本田在華的兩家合資工廠確實在生產節拍上做了相應的調整,但是具體調整的幅度有多大,本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聲稱,暫時沒有可以對外公開的數據。“由于沒法預估危機的持續時間,因此我們也沒有辦法得出,這對本田今年在華銷量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本田中國新聞發言人朱林杰告訴記者,本田暫時沒有調整今年在華銷量目標的打算。
同時,記者在北京地區發現不少日系進口車,如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4S店的到店顧客人數也較往日有所下滑。據悉,由于銷量大不如前,目前部分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的經銷商近期已經沒有向廠家下訂單,暫時以消化現有的庫存新車為主。
雷克薩斯中國公關負責人楊琳承認,公司根據市場情況確實調整了部分車型的進口數量,但并沒有外界傳聞的那樣完全停止進口車的供貨。楊琳解釋稱,雷克薩斯中國調整進口量是根據市場情況做出的正常決策,“如果仍堅持向中國進口大量汽車,會給經銷商帶來巨大的庫存,從而帶來損失。”而英菲尼迪公關總監葛然則表示:“目前進口還是照常進行,但數量會根據訂單量適當調整。”
為了避免成為“靶子”,激化矛盾,日系車企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暫停市場公關活動。在9月份,原本確定于9月28日掛牌的廣汽三菱被迫取消了盛大的成立儀式,決定僅在公司內部低調舉行;本來打算邀請媒體參加的廣汽本田2013款雅閣上市會,也取消了發布會環節,直接在網上公布售價;豐田和日產也均取消了多項既定的參觀工廠和試駕活動。
其中,豐田中國轟轟烈烈的“云動計劃”啟動不到半年,就被迫“轉入地下”。據了解,涵蓋六項內容的豐田中國“云動計劃”,除了既定的本地化研發、社會公益和強化服務仍在推進,其他幾項基本上都暫停或者暫緩了,比如宣傳混動技術的大篷車,由林志穎和白百合代言的宣傳活動,以及邀請中國媒體赴日參加豐田科技論壇和環境技術發表會的活動,都被迫取消。
今年3月份,豐田中國以史無前例的高調姿態啟動了“云動計劃”,并且調整了中國區的高層人事,還將此前坐鎮日本的“豐田中國部”的決策職能前移到中國,這一切調整的總體目標,是希望通過更領先的環保科技和完善豐田引以為傲的服務理念,加快推進中國事業的發展。但中日糾紛的爆發和擴大,讓剛踩上加速踏板的豐田中國戰略又一次踏空。
據悉,日產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公益活動也暫時取消。而一向在市場推廣上高舉高打的東風日產,近一個多月都沒有相關的市場推廣活動。
“私下”補償
低調并不是不作為。“日系車企高管,尤其是肩負銷售目標重任的銷售高管,都不愿坐視銷量一步步滑入深淵,更擔心銷量持續萎靡引起經銷商投資人大規模撤離,但在救市行動上又不能過于高調,所以一切補救措施都只能在私底下悄悄開展。”某日系合資車企公關負責人坦言,若日系車坐以待斃,競爭對手將以逸待勞。
首先要修復的是消費者的信心。就在中日糾紛較前段時間有所緩和之際,以豐田和本田為代表的日系合資企業開始私下悄悄支持經銷商做起“被砸車輛免費維修”的客戶關懷行動。這一政策首先在抗日氛圍最濃的青島、長沙、西安等地展開。不過,廠家并不愿正面承認,表示此舉為正常的售后服務活動。
一汽豐田針對被砸車輛出臺了一個“客戶特損車輛”補償方案,具體補償內容包括,針對能夠使用保險賠付70%以上的車輛,一汽豐田支援剩余部分費用;不能使用保險的車輛,可享受工時費50%等優惠;如果客戶提出置換一汽豐田的新車,則可以提供2萬元補償。具體能夠獲得補償的車輛范圍是9月10日至9月30日期間受到打砸的一汽豐田國產車輛,受理時間為10月8日至10月31日。
廣汽豐田的補償方案則是,根據車輛受損程度及車主意愿,為車主提供費用支援,補償標準經認定后,可采取“受損前估價+置換補貼(最高2萬元/臺)”的標準進行換購,同時,提供代步車或代步補貼。對此,廣汽豐田方面向記者表示,對受損車輛的補償方案均是各地經銷商的自發行為,但廣汽豐田確實在售后方面給予了經銷商一定的支持,保證措施順利實施。
此外,豐田、本田、日產方面已經開始給予那些受到嚴重損失的經銷商必要的支援,幫助其渡過難關。
“在對經銷商的商務政策上,到目前為止,確實沒有接到調整的官方文件。”廣本內部人士上周告訴記者,在應對這場危機上,廣本確實已經啟動了一些應急措施,包括前期對被打砸搶的部分4S店和車主進行補償、并提供免費維修服務等。但目前所有應對都是廠家授權經銷商私下進行,暫時還沒有公開的具體措施。
修復信心
種種跡象表明日系企業在沉默的背后已經悄悄開始行動,試圖重新找回消費者對于其品牌的認同,找回過去一個月失去的那些市場,并恢復市場信心。
從記者走訪的幾家日系4S店的情況發現,目前并沒有出現大幅度優惠,還是保持在之前的優惠幅度。“這種大環境下,即使降價,消費者也不會買賬。”一位豐田的銷售顧問如是說道。“車砸壞了還可以修,人要砸壞了,可能修都來不及。”在北京某東風本田4S店里,一位原本中意本田CR-V的意向顧客,在看過兩次車后最終還是決定放棄。
地處上海浦東繁華路段的日系車4S店負責人聲稱,其經營的4S店過去每天都會賣出3至4臺車,但最近兩個月,每個月能賣四五十臺車就很不錯了。對未來的銷售形勢,他也比較悲觀,認為如果中日關系沒有根本扭轉,日系車銷量下滑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日系車4S店恐怕將迎來較大規模的倒閉整合潮。
在廠家看來,4S店要想重新聚攏客戶,讓日系車主不再流失是頭等大事,于是便有了“被砸車輛0損失”的關懷行動。事件發生后,一些日系車企第一時間和銷售店取得聯系,詳細了解財產損失情況和人員安置情況,并給予及時的支援和幫助。
廣汽豐田在給記者的郵件回復中寫道:“銷售店是由中國企業或公民合法投資建立的,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向當地繳納稅收、解決就業等,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本次事件不僅給投資人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給銷售店的員工就業帶來困難,更是給到店維修保養的消費者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對于蒙受損失的銷售店,我們將給予必要的支援,幫助其渡過難關。”
從10月8日開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等幾家日系合資企業也已經開始恢復生產,不過在生產節拍上都大幅減慢。對于減少班次的原因,廣豐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廠內設備需要進行檢修,所以我們做出這樣的生產調整”。
顯然,在應對此次危機方面,在華銷量最大的日系汽車品牌,也是此次受傷最重的日系車企之一(9月銷量月為8月的一半),豐田系合資企業行動得更為靠前。
一汽豐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經銷商店頭的客流量和成交量都在下滑,但截止到目前,出于積極應對危機的考慮,廠家和經銷商已不再被動等待,而是聯手采取更主動的市場舉措,以重振消費者信心,“原來暫停的廣告投放基本恢復,接下來營銷活動也會陸續展開。”
此外,受影響最大的日系進口品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方面也正在著手恢復正常的市場活動。英菲尼迪公關總監葛然告訴記者:“英菲尼迪JX照原計劃還是在秋天上市,并沒有受到影響。”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其博客上指出:“9月份日系車的產銷大降,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并且這種狀況還會繼續。如果不思考其中的根本緣由并有效地消除,很可能永遠也好不了。”
日系車企能否在接下來幾個月贏回春天,國泰君安首席汽車分析師張欣認為,“這個問題不是企業層面能夠解決的。此外,重新找回市場也需要付出代價,比如降價。”
這讓11月底舉辦的廣州車展尤為重要。這個本就是由日系車唱主角的車展,或將成為日系車企們大范圍恢復市場促銷活動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