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個重要的趨勢性變化就是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提升和技術進步。當前,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減弱,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這就需要我們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的重大意義,有效應對發展動力轉換面臨的挑戰,多措并舉突出創新驅動,以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有利于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矯正生產要素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扭曲,增強企業創新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依法打擊侵權行為,切實保護發明創造。以增量帶動存量改革,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組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取得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推動科研院所分類改革。
推進市場導向的科技創新。創新需要市場充分競爭,需要千千萬萬市場主體在試錯中找到方向,這就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按市場導向優化配置,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完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術成果向企業轉移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創新的扶持力度,促使企業加快擺脫對能源資源消耗較多的加工制造環節的過度依賴,更多地依靠研發、設計、市場開發、品牌建設和無形資產投資,滿足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推進傳統制造向以研發為基礎的新型制造轉型。
把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創新是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過程,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上,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要把發展新興產業與科技創新結合起來,著力突破研發、設計、標準、品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力求掌握核心技術,增加高附加值環節的比重,提高產品的知識、技術和人力資本含量。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傳統重化工業現代化改造,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勞動、知識、技能密集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由組裝為主向自主研發制造為主轉變。
強化科技創新的人才基礎。創新的根本在人才。引進國外高質量人才和智力。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成長機制,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把發現、培養和用好人才放在優先位置,完善人才評價、流動和配置機制,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濃厚氛圍,使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和潛能競相迸發。
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營造有利于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政策制度環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強化激勵創新機制。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落實和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雅婷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