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區醫院服務中心(資料圖)
專家下基層,將優質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推動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工作,讓群眾看病省時省力更省心……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以群眾健康需求為出發點,通過提升醫療技術、優化服務環境、規范診療行為等一系列扎實舉措,持續強化醫療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醫務人員專業素養,為群眾健康構筑堅實屏障。
醫療專家下基層送服務
“專家能下到基層來,真是太好了,服務特別周到,解釋病情也十分耐心、清楚。”近日,在海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澳前院區,市民黃女士對專家的服務贊不絕口。
當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聯合實驗區醫院組織涵蓋急診外科、神經外科、血液科、消化內科等多個學科的專家團隊來到這里,開展醫共體一站式健康咨詢服務。
這是實驗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縮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城市醫療體系的基石,在保障居民健康、緩解就醫壓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實驗區多措并舉,促進基層整體醫療水平提升。
“對于患者來說,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是康復的關鍵,這就對首診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醫生連曉嵐說,由于大多數患者的首次就診都在診所、社區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因此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刻不容緩。
近段時間以來,專家團隊積極開展醫共體義診服務,定期前往平潭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培訓與義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基層醫務人員的專業意識明顯增強,對疾病診斷的精準度也大幅提高。
“在基層醫療機構,血常規是較為容易開展的檢查項目。因此,如何從血常規異常結果中盡早發現問題,并進行規范診療,就顯得尤為重要。”連曉嵐說,通過下基層開展培訓,他們可以幫助基層醫生掌握疾病全程化管理的基礎知識,讓患者及時得到診斷。
結果互認減負擔享便捷
今年,平潭各醫療機構全力推動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工作,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加省心省力。
“檢查結果能互認我覺得很好,不僅減輕了經濟負擔,患者也不用來回奔波做重復檢查,可以有更多時間休息。”患者家屬李小林說。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是指在一定區域或特定醫療機構之間,在保障患者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對患者已有的檢查檢驗結果予以認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真正實現“一次檢查,多家互認”。
實驗區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林俊陽介紹,患者到醫院就診時,如果已在外院完成相關檢查且未進行治療,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醫生一般會認可外院檢查報告,直接開展后續的診斷和治療。對于有慢性疾病且舊病復發的患者,像B超、核磁等短期內不會產生組織病理變化的檢查結果,醫生也會作為參考,不再重復開單。“但如果患者出現新的病癥,與既往病情不同,我們還是會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復查。”
近年來,實驗區持續加大醫療衛生領域資金投入,尤其注重改善就醫環境,升級硬件設施。當前,實驗區中醫院北院區、協和醫院平潭分院二期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基層衛生院影像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人才培養力度也在持續加強。
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春美介紹,在提升實驗區醫療水平方面,他們積極推動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與區級醫療機構的優質資源向衛生院一級延伸,構建雙向轉診和人才流動體系;在離島醫療救治方面,通過設立聯合病房、開展遠程會診等方式,為一線醫生提供強有力的診療支持;在優化服務流程上,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簡化就醫環節,大幅縮短患者從門診就診、檢查到住院手術前的準備時間。同時,他們還結合醫療領域專項整治行動,提升醫療服務態度和流程。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提升醫療質量,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并依托實驗區總醫院機制,構建全區統一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實現同質化診療;二是借助實驗區總醫院平臺,建設共享中藥房、共享醫學影像診斷平臺,統一全區醫療診斷和診療標準;三是探索無人機送藥服務等,進一步優化患者就醫流程。”陳春美說。(作者:林小玉 林君斌 見習記者 高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