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12345便民服務熱線已被市民所熟知,將老百姓的訴求、建議和求助的心聲及時傳達,并得到有效解決,這已然成為市民和政府部門之間溝通交流的有效橋梁。
網格員24小時在線接聽市民各類咨詢電話
數據顯示,自12345便民服務熱線啟用以來,共接聽到熱線電話14702通,共計有效訴求4755條,其中辦理完畢4589條,辦結率96.51%,群眾受理事件初見成效。
咨詢頻“轟炸”
“多部門受理”成“一窗受理”
“您好,請問去仙人井景區有公交車嗎?坐幾路公交可以到?”“您好,請問要申請低保要如何申請?需要什么材料?”在“智慧島”服務管理中心,咨詢電話此起彼伏。據記者觀察統計,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市民來電近10條,通話時間短則數分鐘,長則30分鐘至1個小時。
“我在外地工作,正好回來辦理戶籍遷出業務,不知道要去哪里問,我就撥打了12345,很快便得到回復。”市民李文說。據區“智慧島”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蔡存強介紹,網格員24小時接線,咨詢電話多的時候一天100多通,少的也有40通左右。在便民服務熱線受理的事件當中,咨詢類事件占2141件,約占受理總數的50%,“每天接聽的熱線中有一半都是咨詢熱線,包括公積金、檔案調動、醫社保申請、戶籍遷出(入)咨詢等,這些大都是市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卻不知道應該向哪個單位或部門咨詢的問題。”蔡存強說,便民服務熱線使“多部門受理”變成“一窗服務”,市民只需要撥打12345就可以咨詢大部分的事情,無需一一到相關部門跑腿,為老百姓節省下了不少寶貴時間。
受理有時限
兩日內辦結咨詢類事件
目前,12345便民服務平臺受理全區范圍內群眾的咨詢、投訴、建議和求助類事件,各類事件都設置了受理時限,其中,咨詢類辦結時限為2日,投訴類為10日,建議類5日,求助類3日,緊急類情況當場處置,當日回復。
據悉,12345便民服務熱線事件處理由接線員、流轉員和報備督辦組組成,接線員接聽熱線,若遇咨詢類熱線,接線員若無法當場回答的,則轉接至相關部門,或提供部門聯系方式。若遇到投訴、建議和求助類事件,接線員則將內容錄入到系統平臺,由流轉人員批轉給業務部門,并規定辦結時限。
突發時間的發生最考驗部門的應急能力。1月19日,流水鎮北港村一個市民撥打12345,說:“我弟弟早上出海打漁,按正常時間,現在該回來了,可他到現在還沒回來,我們很擔心。”接線員立刻聯系到平潭海事局。后來發現該漁民被困海上,平潭海事局立即展開營救,經過3個小時的搜救,最終成功救下被困漁民。
提供溝通平臺
市民獻策城市建設
12345便民服務熱線不僅成為市民反映問題的“傳聲筒”,也成為市民建言獻策的平臺。針對舊城區停車場規劃、24小時城市書屋管理、老人文體活動場所,不少市民在12345便民服務網站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市民游先生建議,24小時城市書屋應當張貼文明標語,加強管理,并增加管理人員,為書屋營造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另外,24小時城市書屋座位缺乏,可適當增加。
另據匿名熱心群眾建議,金井安置小區保障性住房地下車庫開放部分用地用于機動車停放,避免機動車集體停放在綠化帶上,破壞了小區環境。同時,參考其他保障性住房小區,公交車線路盡量延伸至金井灣小區。
除了市民主動獻策外,“智慧島”服務管理中心也正在完善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接下來將采用“短信提醒功能”,實現與來電群眾和業務部門的進一步溝通和配合。(記者 陳云花/文 念望舒/攝)
延伸新聞
便民服務中心4月覆蓋全區
昨日,記者從區行政審批局了解到,我區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已于日前全面啟動,將于4月1日正式運行。屆時,各鄉鎮群眾可前往辦理新農合參保登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多項群眾常辦業務,力爭將便民為民落到實處。
“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可以說是將區行政服務中心的服務模式,延伸至全區的各個鄉鎮。以此實現基層群眾到鄉鎮政府辦事‘進一門、找一人、了一事’,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正式運行后,將統一受理鄉鎮政府承擔的綜治、計生、新農合、新農保、低保、救濟、危房改造等事項,并承擔相應事項的咨詢、投訴、信訪等工作。此外,鄉鎮便民服務中心,還將推行實施“綜合窗口+民政崗+其他崗”的服務模式,根據鄉鎮群眾事務涉及民政事項較多的特點,可單獨設置民政崗位,確保便民服務中心高效、有效運轉。屆時,每個鄉鎮還將設置應至少一個綜合窗口及2名專職人員,確保窗口不空崗。(記者 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