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驗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近日,京臺高速公路平潭蘇澳段拆遷工作首戰告捷,首批共拆除房屋11座。
當日上午11時許,隨著挖掘機不斷揮舞“長臂”,涉遷老屋應聲而倒。下午5時許,11座房屋全部拆除完畢。
“這是蘇澳鎮涉遷房屋簽約后第一批拆除的房屋。”蘇澳鎮黨委副書記高文峰說,京臺高速公路蘇澳段共涉及房屋110多座。承接任務以來,蘇澳鎮全體干部都投入到拆遷工作中,以平潭的開放開發取得群眾理解,靠的真誠打動群眾,目前已45戶拆遷戶對項目建設表示認可。以拆促遷,本次拆除任務完成后,征遷氛圍將更加濃厚,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開展。
據了解,京臺高速公路是我國高速規劃中一條縱向主干線。起點為北京,再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計劃從平潭穿越海峽,在新竹與臺灣公路網相連,終點在臺北,全長2030公里。
征遷故事
祖厝涉及多戶聚齊難真心喚回天南地北的征遷戶
近日,京臺高速公路蘇澳段完成首批11座房屋拆除,其中梧峰村共有7座、拆除面積約680平方米。簡單的數據背后,凝聚著梧峰村拆遷工作隊一個多月來辛苦奮戰的汗水。
在拆遷現場,梧峰村黨支部書記楊燦最為感慨。京臺高速公路蘇澳段共涉及梧峰村73座,其中大部分是祖厝。“每間祖厝均牽涉到多戶人家,達成一致比較困難。”楊燦說,首批拆除的7座房屋就涉及50多戶,要把這些分散在天南地北的群眾,湊起來商談可不容易。
梧峰村拆遷工作隊成立于7月1日,一個多月以來,他們放棄了雙休日,下苦功夫,幾乎都以工作隊為家。“別看祖厝基本都無人居住,但卻是拆遷工作的一大難點。”楊燦說,祖厝內戶數不定,多為親屬關系。加上祖厝年久失修,房屋破損嚴重,折算的數額也需同拆遷戶共同商討。
一間房屋的拆遷合約需要所有戶主同時簽署,而同時聚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拆遷戶,這顯然并不是一件易事。
貴陽、四川、廣州、山東……為了勸拆遷戶返鄉商議座談,工作隊可謂費盡了口舌和心思。他們不僅為拆遷戶報銷路費,更是搭上了不少電話費。“一開始電話總是會被掛斷,我們就隔一會兒再打。有的拆遷戶甚至整日關機,拒絕接聽電話。”楊燦苦笑說,通上電話后,有時一溝通就是一個多小時。
每天下班后,楊燦和工作隊成員還得繼續趕赴城關,向在城區打工的拆遷戶做思想工作。拆遷戶林正榮是一名摩的司機,行蹤和時間都不固定,工作隊只能在他平時候車的地方蹲守。“至少找過他5次,每次就站在路邊和他談。”包戶干部李海斌說。
要獲得拆遷戶的同意,光電話交流顯然不夠。“同屬一祖厝的他們都為親屬關系,我們就讓已答應簽約的拆遷戶,帶動其他人,把祖厝里的拆遷戶湊到一起。”楊燦說,如何趁他們返鄉的時間不斷交流溝通,來回丈量核對面積,最終達成一致。(記者 翁愷悅 林映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