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月里,熱氣騰騰的免費饅頭,溫暖了許多無助的人
每天送出的免費饅頭,少則數百多則上千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石獅的免費饅頭店滿月了!
如今,這家饅頭店經營得怎么樣?是否如當初承諾的一樣——一直會堅持下去?饅頭永遠是免費的,只送給弱勢群體?昨日,記者重返石獅永恒陽光饅頭店,為大家報道這家店一個月來的“酸甜苦辣”。
上個月月初,本報獨家報道石獅市區新開的永恒陽光饅頭店“只送不賣”的善舉(詳見本報8月8日、9日、10日相關報道),引起市民和網友的廣泛關注。
而在泉州,像石獅免費饅頭店一樣的草根慈善組織和個人,到底還有多少?他們通過怎樣的愛心實踐,溫暖周圍的人?即日起,本報發起“尋找草根慈善”策劃,歡迎市民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推薦。希望他們的故事,能讓愛心如星火燎原一樣,照亮弱者的路。
【記錄】 做饅頭 像在做藝術品
饅頭店的負責人陳先生說,這一個月里,他們每日送出的饅頭,少則數百個,多則上千個。平均下來,每天花費千元左右。
早晨6時30分,晨靄還未散盡。在石獅市區曾坑社區霞角,永恒陽光饅頭店開始了新的一天。店里傳來了店員們的陣陣歡笑聲。
7時整,員工小涂開始做饅頭。和面機里倒了30斤面粉,小涂按下啟動鍵后,就站在和面機旁,時不時用手將邊緣的面粉弄到面團上。
7時10分,負責人陳先生從面團中抓出一些面來,放在桌上。他揮舞著雙手,將面團拉成條形,然后雙手不停拍打著,一氣呵成將面團分成兩份,然后放在壓面機內。
7時12分,陳先生把壓好的面餅取出,用足力氣,將面餅卷成圓形。手腕般粗的長面條,展現在眼前。卷好三條后,他將長面條切掉頭尾,再切成每塊7厘米長的面塊。而小涂則拿來蒸板,上面涂好油,將切好的面塊放在蒸板上。
7時35分,和好的面全部用完,而一旁桌上擺放著做好的11板饅頭。兩名員工將11板饅頭放上兩個蒸籠,就等著新鮮熱乎乎的白饅頭出爐。
8時03分,饅頭店里散發著誘人的麥香味,蒸汽撲面而來。陳先生到蒸籠上查看了一下,只見200多個饅頭都蒸好了,“做饅頭有著嚴格的操作規程,每個饅頭都像個藝術品一樣,那樣的饅頭才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