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沈雪燕/文 謝明飛/圖
關門轉讓或清倉打折的店鋪,開始在南俊巷多了起來
核心提示 等不及租期結束,泉州南俊巷不少商鋪的房東便早早拋來兩個選擇:一個是漲租金并交納十幾萬轉讓費,另一個就是搬走。壓力之下,不斷有老商戶“撤離”,自春節后到現在,至少搬走了十幾家,貼出轉租廣告的、正在拋貨的,比比皆是。
與此同時,盡管隨時都有新商家來補缺,但南俊巷計劃“變臉”為精品街的夢卻遲遲做不起來。由于新入駐的商家品牌檔次并不統一,導致新的消費群體培育時間更加漫長,而不穩定的消費態勢更導致資本相對較小的商家頻繁換店。
業內人士稱,從去年底開始,商鋪轉讓費的炒作就在泉廈兩地大熱,無論是傳統商業街還是各類商圈,都存在轉讓費高企的現象。這與泉州商鋪資源稀缺有一定的關系,但其中不排除有投資者盲目競爭抬價的因素。對此,泉州工商部門與物價部門都表示,轉讓費作為行業潛規則,目前尚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去規范管理,只能寄希望于新興商鋪多發展起來,交給市場供求去調節。
現象 這條街上,目前正在搬的,及這個月搬走的商家已達十幾個,不乏亞禮得、鴻星爾克、紅蜻蜓、李維萊斯等品牌商家。
轉讓費5年翻十幾倍 2005年,
泉州市區的莊小姐在南俊巷租了一間36平方米的店面,當時交了幾千元的轉讓費,月租金3600元。她賣的是一些歐美、韓國和我國香港品牌的女裝,價位在500~1000元間。最初幾年利潤頗豐,可店鋪租金一年比一年高,到了去年,租金已提到每月12700元,生意做得有點難。今年春節后,她又面臨合約到期后的選擇,房東開出的條件是,如果她想續約,就要給12萬轉讓費,月租金提到14700元。莊小姐算了一下,實在無法負擔,決定不再續簽。3月中旬,她甩貨退店,在同一條巷子里重新找了一個門面,這個店并不臨街,位置不好,但開價也相當高,光是轉讓費就要8萬元。莊小姐開始做起轉行的打算。
與莊小姐對面的紅蜻蜓專賣店,幾乎與她同期搬走。在入駐南俊巷兩三年后,第一次租約滿期,這家專賣店不僅店租被漲到每月27000元,而且需再交納23萬元轉讓費,商家選擇了“撤離”。
30萬的年租金 “再這樣下去,沒幾家店能開下去了。”23日傍晚,南俊巷一家服裝店老板黃先生站在門口,看著鄰店的一群店員一箱箱地往車上搬東西,這家叫“李維萊斯”的手袋店也撤離了南俊巷。黃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這條街,四五十平方米的店面月租就得兩三萬元,按全年20萬計算,加上3年期滿交一次轉讓費,相當于每年在租房上的支出不少于30萬,“目前南俊巷的商家很多都負擔不起”。
到昨天傍晚,記者看到,這條街上,目前正在搬的,及這個月搬走的商家已達十幾個,不乏亞禮得、鴻星爾克、紅蜻蜓、李維萊斯等品牌商家,親子印、小豬班納等,以及一些無品牌商家搬離得更早。據說,特步店近期也會搬走。
換店頻繁 續約遇冷 在南俊巷中段的一家皮包店,櫥窗上貼著一張轉租廣告,記者通過電話了解到,這家店主于一年前租下這個店,店租每月12000元,現在還有兩年租期,新承租者續租兩年,轉讓費要9萬元。也就是說,兩年后新承租者將面臨一筆新的轉讓費,而且租期最長簽3年。
“現在南俊巷不少店鋪經常換租戶。”服裝店主黃先生說,很多商家租期一滿就換了,也有部分商家進來沒多久就轉租出去。記者采訪到的幾個商家,也都是首次租期滿了,就不再續約。
一位店主很無奈地計算著:當初到這來開店,裝修費、轉讓費和首筆租金共花去50多萬,做3年有的還賺不回成本,租期就滿了,又要面臨一筆轉讓費,真的難以維持下去。
探究 房東們開始自己收轉讓費,并逐漸炒高轉讓費,到現在,空店出租要轉讓費,新簽約的要轉讓費,續約的也要轉讓費。
房東插手炒熱轉讓費 “泉州的店鋪轉讓費最早出現在2004年。”泉州東禾21世紀不動產市場部副經理陳慷慨介紹,那時候,打錫街一些服裝店要轉讓給同行時,由于前期有裝修投入,而新租戶賣同樣產品不用二次投入,加上接手一些積壓商品,就以轉讓費的形式給舊租戶以補償。當時的轉讓費不多,幾千元幾萬元的,主要視積壓商品數量,裝修費最多補償一兩成。后來,由于新舊租戶從事行業不同,就沒了裝修補償和接手積壓商品的項目,但由于舊租戶給了上一任轉讓費,他就會要求下一任也給。“這個時候就有點不合理了,但漸成行業規則。”陳慷慨說,泉州的這個狀況出現在2006年,那時店鋪的轉讓費最高不會超過5萬元。
漲價始于2007年,房地產大熱的年頭。房東們發現商鋪搶手,租戶們又有個轉讓費的收入,開始定出規則:租戶不能將店鋪轉租。房東們開始自己收轉讓費,并逐漸炒高轉讓費,到現在,空店出租要轉讓費,新簽約的要轉讓費,續約的也要轉讓費。
地段越好轉讓費越高 事實上,并不是只有南俊巷的商鋪有轉讓費,泉州傳統的商業街和較成形的商業圈中,幾乎所有商鋪都要轉讓費。“我們在中山路的店轉讓費是10萬,比這里少點。”南俊巷一家服裝店的店員告訴記者。而莊小姐試圖在中山路和津淮街找過店面,也都被超10萬的轉讓費嚇退。
2008年,津淮街西段的商鋪也開出高額轉讓費,使得一個月內,近10個知名品牌撤出,還有30多家店面集體關門抗議(本報曾作詳細報道)。
據陳慷慨介紹,以目前該公司掌握的數據,打錫街的轉讓費最高,大多超過20萬;南俊巷與中山路比較接近,商鋪面積差別較大,轉讓費差別也較大,多在10萬元~20萬元;田安路和津淮街的轉讓費在10萬~15萬之間;涂門街低一點,大多也超過5萬。
傳統商鋪稀缺
商家盲目投資 一筆毫無根據的轉讓費,如何越炒越高?業內人士的回答是,泉州商鋪的稀缺和商家的盲目投資。
晉江時尚男裝戰狼世家在南俊巷有專賣店,該公司品牌總監譚奇兵坦言,進駐南俊巷主要是看中這里的人流量,以及消費群體的定位,戰狼的價格定位是200~500元,與南俊巷大部分商家業態相同,可以聚集相同層次的消費群。而陳慷慨也表示,目前泉州的傳統商鋪相對比較少,幾條傳統商業街的商鋪幾乎都沒空置的,這就給了業主抬價的空間。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商家的盲目進駐也是轉讓費生存的土壤。“競先入駐商業旺街,是商家的本性,但商業旺街也是高租金高成本的,同時是高競爭壓力,租戶并不一定能賺錢。”泉州千億商業城策劃經理汪航說。而事實上,這一兩年,南俊巷商家的不穩定也印證了汪航的說法。
觀點
雖然轉讓費不合理,但由于雙方都是自愿的,所以法律很難通過立法去介入管理。
誰來規范市場?
“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這塊。”泉州市工商局公平交易科林科長表示,對于房屋租賃完全憑雙方自愿原則,雙方都遵守合約的話,就不存在規范管理的事。像轉讓費這種行業潛規則的東西,也沒出現在法律條文里。而泉州物價局價格法規科的黃科長也表示,現在不少城市商鋪轉讓費都炒得挺高,但價格方面的法律對這塊沒涉及,房租價格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國家也沒有定價和最高限價。
福建安凱律師事務所林文律師也明確表示,目前法律上沒有涉及轉讓費的,雖然轉讓費不合理,但由于雙方都是自愿的,所以法律很難通過立法去介入管理。因此,剛剛涉市的商鋪經營戶要更加謹慎一些,以免過高的商鋪轉讓費用讓自己的投資成本被盲目增加,到了自己想要再次轉手商鋪時,才發現被套了就得不償失。
新興商鋪是救命草? 被逼走的商家要何去何從呢?業內人士認為,只有等待市場供應的調節,也就是新興商鋪多起來,當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時,轉讓費就可以消失。陳慷慨說,現在泉州的新興商鋪幾乎都不收轉讓費,一些新商鋪還有一定的“免租期”。但是,選擇新興商鋪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商圈成長不起來,商家的投入就會打水漂。汪航說,商家應選擇與自身業態相同的商業城,并考察好同業態商家的生存情況。
而陳慷慨也表示,商家要進駐新商業城時,可通過考察以下條件預測該商業城的發展前景:交通便利程度、人流量、周邊主力購物場所輻射力、定位產品搭配是否合理(比如能否做到吃喝玩樂購物一體化)等。“對于發展前景好的商業城,越早進駐越好。”陳慷慨說,對于這樣的新興商鋪,商家進駐時可簽較長的租期,以保障日后的權益。
責任編輯:鐵板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