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清代就有熨斗了
清代蚊帳掛鉤雕刻著荷花、鴛鴦,可當藝術品收藏
親戚是啟功朋友
獲其親書相送
字畫也是昨日鑒寶的一大亮點,其中不乏大師手筆。可惜,一幅署名張大千的書法作品一攤開,就被專家張光遠鑒定為仿制品,張大千書法字體一般是隸書,獨樹一幟,而這幅是行草結合。
張光遠提醒,收藏名家書畫時,應了解相關名家的字體、風格,做足功課。
當然,在眾多作品中,也不乏真跡。這不,市民顏先生帶來的一幅書法,寫著“筆端風雨駕云濤”,就被專家鑒定為啟功的真跡,值得好好保存。啟功是現代名書法家。顏先生說,他在北京的一位親戚是啟功的朋友,這幅書法正是啟功親書相送。
雕花蚊帳掛鉤
可當藝術品收藏
除了瓷器、字畫外,青銅物件也不少。
李小姐亮出的一個家傳熨斗,十分精致。小小的熨斗把柄,雕有龍的圖案,旁邊有一小孔,可以穿線掛起來。而熨斗斗身,一半是半圓形,一半呈波浪狀向上疊加。專家林存琪看后稱,這是清朝晚期制品,有一定年代的藝術特征。
連先生帶來的蚊帳掛鉤,也吸引了專家的目光。這款雕刻著蓮花、河池、鴛鴦的掛鉤,專家看后認為是清代的。不過隨著起居用品的現代化,這種掛鉤已不怎么派上用場,可當藝術品收藏。
□專訪
形紋色質工 收藏五字訣
人物:張光遠(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器物處處長、研究員、金石學家,兼研詩詞曲作及金文、甲骨文、石鼓文等)
昨天,76歲的張光遠面對熱情的市民,忙得不得消停。對于當天的鑒寶情況,張老師稱,仿制品約占95%,大多是民間流通,近二三十年的東西。
他建議,市民與其盲目買古物,不如多花點時間跑跑博物館,從中學些古玩知識。
他還道出“形、紋(或文)、色、質、工”5字,贈予泉州收藏愛好者。拿到藏品,要觀察其形狀、文字紋理、顏色、質地、做工,且這五個字,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市民想收藏,得先從這五字功夫學起,學得形、紋、色,算是入門,再學會質、工,那么已能登堂,屆時再來搞收藏,就可以少買到贗品了。
□延伸
民間藏寶圖
邀您炫出私人博物館
“在古城泉州,私人藏館數量多,不少民間收藏家,已有條件開私人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說,這些家庭式館藏,各具特色,大多具有主題性,與博物館的綜合性館藏區分開來,是泉州收藏界的一筆寶貴財富。只可惜的是,這些藏品卻養在深閨人未識。
為此,本報將推出尋找“民間藏寶圖”特別策劃,探秘那些深藏民間的寶貝,講述扣人心弦的收藏故事,展現泉州本土收藏家的獨特風采。
如果您的家里也收藏著值得一炫的寶物,歡迎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告訴我們,與大家分享。如果您想一睹厝邊們的家藏寶貝,聽聽他們的收藏故事,也可撥打968111報名,我們將組織大家和各位藏家親密接觸,共賞珍藏。(厝邊記者 曾小琴 楊梅香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