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生態國內一流,設計世界少有!”陽春三月,廈門日報總編輯江曙曜一行應邀到武夷新區采訪,漫步在崇陽溪旅游景觀綠道上,行道樹枝丫上幾個草筑的鳥窩,勾起了江總編輯的盎然興趣:“瞧,這里人來車往毫不寂寞,鳥兒還這么詩意地飛翔棲息。在廈門環島路,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奇觀啊!”
水之廳內場景 (羅光耀 攝)
2012年,隨著《武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經省政府批復實施,“世界遺產地,綠色生態城”定為了新區發展的兩大目標,“綠色、特色、現代”成為了發展的三大理念。而置于“北旅南城”的新區城市格局下,北端傳統的自然山水旅游勝地,將向南逐步過渡為復合功能的新型生態城市,最終建成“宜居、宜業、宜游、宜文、宜養”的五適宜的武夷新區。
作為福建沿海和內陸快速崛起的兩極,武夷新區有異于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是什么?或者說,武夷新區適應時代潮流的智慧創意是什么?市長林寶金一語破的:“探尋一條以綠色發展為主導的新路徑,是我們必做且必須做好的一道考題。”為此,新區把綠色理念點點滴滴地滲透到功能布局、產業發展、城市設計、基礎設施、景觀建設等各方面。
重視綠色首先體現在頂層設計上。武夷新區被省政府確定為福建省唯一一個申報全國綠色建筑發展示范區。上報財政部、住建部審核的《武夷新區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實施方案》,邀請的是國內外一流的科研機構、建筑設計院幫助完成。新區新城核心起步區面積為9.9平方公里,新建建筑都有章可循,依規辦事。比如,南林核心區將要建設繁華的生活商貿區,當惜土如金,但為了描繪出曼妙多彩的水之廊、水之廳、水之門等景觀卷軸,卻潑墨如水地劃出了43公頃的大地塊。
城市是人類文明和先進科技的結晶體,社會的健康運轉是城市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和深刻內涵。建了挖,挖了補,補了填,無休止的“開膛破肚,拉鏈馬路”,被詬病為“城市良心”的缺失。如此難看更難受的現象,在武夷新區將得到有效根治。“共同管溝”,也稱城市綜合走廊,是指將市政公用設施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通道的地下隧道,管溝內設置除雨污、燃氣外的電力、通信、交通、監控、給排水等各種管線。在福建省,僅廈門、平潭和武夷新區有此“隱于無形”的綠色工程。武夷新區首期實施的共同管溝總長5591米,每千米造價約5000萬元,目前已完成2330米。
產業的支撐意味著城市的興盛。武夷新區堅持把產城融合作為招商引資的頭等目標,打出了“科學招商,綠色招商”的口號,旨在“筑巢引鳳”,更要“筑巢選鳳”,以綠色經濟作為強大的引擎,為生態環境良好永續發展輸送正能量。從行業性質、環境影響等指標對入園項目進行細致評審,傾力引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和新區產業導向的旅游養生、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光電、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促進綠色產業集聚集群。
隨著投資項目的環保門檻越來越高,武夷新區對涉及污染的項目一律叫“停”喊“不”。一個投資1.5億元的汽車零配件項目打算落戶,不料卻吃了“閉門羹”。武夷新區環保分局局長陳忠民解釋:“項目再大我們也不敢接,因為它所采用的電鍍、噴漆等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會產生一定的污染。” 2012年至今,已有近百個重污染、高耗能、重復建設的項目被婉拒于新區門外,涉及化工、畜牧業、建材、金屬加工、塑料制品等產業,讓尋找商機的投資者“水軟先知”。
武夷新區究竟以怎樣挑剔的眼光遴選企業“精英”?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新一代復合材料產品提供商,成功開發了國內首條具有知識產權的全自動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模壓生產線,具備年產100萬平方米建筑模板的產能,符合國家“以塑代木、以塑代鋼”的產業政策導向。其復合材料建筑模板能反復使用上百次,損壞后仍可以回收利用,而市面上銷售的木制模板最多僅能用8次。節能、環保又高效的利用率,為“海源”贏來了強大的競爭力。
占據科技前沿的新興綠色產業,無疑是武夷新區青睞的對象。福建金柏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提供的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車、筆記本電腦、備用電源、礦用、物聯網及航空、軍事等大型儲能系統領域。
耳旁機聲轟鳴,眼前塔吊密布。一道道溝壑被填滿,一座座山坡被鏟平,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有序散落。在武夷新區,萬達集團勵志打造閩北超大城市綜合體,美國喬治海因茨飛機制造公司確定為福建及華南地區的總部,光泉高能環保納米硅蓄電池項目完成主體廠房的建設,上海隆光蜃景準備投產,興華、復星、寶龍、旭輝等大企業、大集團紛紛入駐。目前,武夷新區引進項目98個,累計總投資361億元。“高新產業基地”“閩北發展增長極” “閩江上游創新中心”,大氣磅礴的武夷新區華美亮相,令人刮目。
“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如何解讀這句央視廣告詞和武夷新區的關聯?南平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靚的回答是:“走過全國很多地方,我還很難找出生態環境這么理想的興業熱土。萬達投資40億元到武夷新區,正是看好閩北的復興。我們將以此為橋頭堡,把萬達的影響力向閩浙贛周邊輻射延伸。”
碧水丹山,天地造化;南方林海,上蒼賜予。當千年古地洗凈塵埃,武夷新區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地球的同一緯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里必將展露出一座頗具國際知名度的綠色生態城的世紀崢嶸。(本報記者 葉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