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7%,工業投資完成同比增長30.4%,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1%,增幅居全省第四;三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增幅居全省第二;建陽、邵武、松溪、政和4個縣(市、區)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2015年,南平發展多項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今年我們將更加注重抓牢抓實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更加注重從供給側發力,積極推動產業調高調優,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以轉型升級的‘進’促進經濟增長的‘穩’。”南平市委書記莊稼漢表示。
項目強支撐 增速更平穩
民生工程滿足不了需求、重大產業項目偏少,這些都是制約南平山區發展的瓶頸。怎么破?
去年以來,南平圍繞綠色食品、生物工程、健康養生、旅游休閑、養老產業等,抓緊儲備實施一批帶動力強的重大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項目,為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保證。太陽電纜城一期工程、圣農公司浦城及政和新建項目全面投產,萬達廣場、華電邵武火電廠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我們有的放矢抓項目,一方面是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另一方面是圍繞主導產業鏈的強鏈、補鏈、擴鏈,以及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的產業項目,特別是大的生產性項目。”市發改委主任黃蘇福說。
對項目建設,南平注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根據國家和省的“十三五”規劃,提前主動對接,有針對性地策劃生成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二是把項目招商作為一項常態性工作來抓,突出抓好履約率、到資率、開工率,增強項目招商的實效;三是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盯緊跟蹤促批,強化要素保障,促進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
今年,南平將繼續發揮重點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安排省市重點項目346個,總投資2419億元,其中在建項目258個、年度投資350億元,新開工項目130個,投產項目87個,力爭全年完成投資2130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
產業再升級 結構更優化
南平是老工業基地,但實力偏弱,該如何發展新型工業、補長工業“短腿”?
南平電纜廠全國聞名,但在激烈競爭中也曾一度顯出頹勢。改制后,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太陽電纜公司在生產常規電力電纜產品的基礎上,大力研發和生產各種特種電纜,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以“特”取勝搶占高端市場。
16日,在延平新城太陽電纜城一期項目現場,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廠房里,機器不停飛轉。這個目前擁有單體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的企業,將為太陽電纜新增20億元產能。“這為我們進軍百億產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企業負責人介紹說,隨著太陽電纜技改項目的穩定推進,延平新城也將建成全省最大的電線電纜專業園。
太陽電纜是南平注重從供給側發力、打造綠色產業升級版的縮影。
“近年來,一批迎高鐵重大項目和綠色產業重點項目陸續建成投產,武夷食品、武夷旅游等綠色產業加快發展,這些都順應有效供給的需求,符合鼓勵發展的方向。”南平市長林寶金表示。
通過對原有的20多個產業進行深化梳理,南平大力引導產業往綠色、環保、低碳的方向發展,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竹加工、生物醫藥、旅游養生、現代物流“5+3”產業以及現代農業等,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綠康公司是浦城生物制藥產業龍頭企業之一,生產的桿菌肽系列產品綜合生產實力可排進全球前三。公司把技術進步作為推動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每年將主營業務收入3%左右(千萬余元)投入技術創新及新產品研發,目前企業擁有專利技術14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公司被確定為2016年度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春節期間公司都在加班生產,抓緊完成年前的訂單。”15日,浦城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徐春霖介紹說,公司去年實現銷售額3.7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增資擴產一批、新建投產一批、重組激活一批、招商引資一批、幫扶解困一批,南平打造綠色產業升級版的步子、思路日益清晰。
綠色新優勢 供給更有效
去年全省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南平位居第一;14個試點縣級市中,武夷山、建陽、邵武分列空氣質量第一、三、四名。如今,該市森林覆蓋率已從71.14%提升到76.46%,主要流域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8%。
綠色生態是南平最大的優勢和最大的品牌,發揮綠色生態優勢,首要是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高能耗的項目免談,污染重的項目免談,重復建設的項目免談……到南平尋找商機的投資者普遍感到,雖為后進地區,但南平依舊敢讓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吃“閉門羹”。
南平嚴把新上項目環保準入關,截至目前,關閉礦產開發企業110多家、小木材企業600多家,沒有新批一個礦產開發項目,沒有新上一個重化工項目。
有舍才有得,綠色生態這一特色和優勢正成為發展勝勢。
去年8月,圣農啟動“鮮美味”項目,計劃在未來5年內,以公司生產基地為中心,采用社會大眾特許加盟的方式在長江以南的11個省,開設1400家“圣農鮮美味”旗艦店、2萬家“圣農鮮美味”專營店。
圣農敢于如此轉型,底氣正是在于南平好生態提供的綠色農產品。據悉,圣農和南平將聯合實施“大武夷—大圣農”項目,整合閩北優質農產品資源,在“圣農鮮美味”門店中銷售閩北優質農產品。
圣農的穩健擴張,以及食品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正是南平食品產業快速發展的生動詮釋。全市目前已有圣農集團、神農菇業、享通公司等172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3480家專業合作社,成為農業產業化的中堅力量。
把綠色產品賣出去,要在品牌、營銷平臺、產品質量等關鍵環節上進一步突破。為打造武夷食品統一品牌,南平已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全類注冊“綠色武夷”“武夷緣”等5大類商標共225件,已有199件商標通過注冊。
好生態也把大量游客吸引進來。春節假期,南平接待游客超150萬人次,同比增長35.98%;旅游收入超10億元,同比增長36.4%。“去年,合福高鐵建成通車和縣縣通高速,縮短了山區與沿海的時空距離,為旅游發展添了一把火。”南平市旅游局局長溫秀美說。
1月26日,武夷山市啟動打造“清新武夷愛之都·健康寶寶孕育地”活動,提出利用武夷山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好生態,推進養育、養生、養老產業,引發巨大反響。
以足夠的定力守住生態底線,以充沛的活力釋放綠色優勢,以無窮的創造力形成有效供給,南平走在轉型升級的路上。(記者 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