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實:部分鋼瓶已報廢 仍在非法充裝
記者在其中一個破舊鋼瓶上發現了個鋁制銘牌,上面的編號為10935,為相鄰杉洋鎮的古田縣和達液化氣有限公司登記。
“編號10935的氣瓶是報廢的鋼瓶!”和達液化氣有限公司負責人肯定地告訴記者,這一編號鋼瓶原屬該公司,但在數年前就已經報廢了。其表示,按照相關規定,每家合法的液化氣公司都有限定區域的經營范圍,只能對有產權的鋼瓶進行充氣,且目前所使用的鋼瓶上都安裝了條形碼,此類無條碼的鋼瓶他們是不會進行充氣的,應該是屬于非法充裝的“黑氣”。
至于為何這些掛著該公司銘牌的報廢氣瓶至今仍在使用,該負責人表示,可能是原來的用戶沒有上繳鋼瓶,私自賣給私人液化氣充裝銷售者后流落在外。
部門:責令停止使用并追查來源
記者隨后向古田縣住建局燃氣管理站反映了相關情況。古田縣大甲鎮鎮政府相關執法人員立即與記者一道,再次來到恒輝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對存放在倉庫內的100多瓶“黑氣”進行查扣,并責令停止不安全生產的行為。
一家投資過億的大型企業,為何會購買“黑氣”使用?福建省恒輝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因為他發現私人供應的液化氣每瓶要比正規供氣站便宜10多元,100瓶就便宜1000多元,貪了小便宜卻不知會帶來這么嚴重的隱患。
古田縣住建局燃氣管理站站長張華表示,此前就曾接到相關舉報,寧德市安監局、古田縣安監局、古田縣住建局和大甲鄉政府調查發現,這些不明液化氣為私人供應者從閩清的一家充氣站充裝,并運到古田進行銷售。今年1月份,古田縣杉洋鎮派出所就現場查獲了一車運往恒輝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黑氣”,現場查扣了64瓶。如今已經上報省住建廳,將對閩清充裝液化氣站的非法充裝行為進行查處。(海都記者 張志宏/文 包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