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商和微商沖擊、經濟不景氣、店租居高不下、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眾多因素影響,如今,不少實體店經營遭遇困境,舉步維艱,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實體店的經營困境并非一兩天形成的,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大環境、需求模式、成本壓力、應對失措等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經營困境,經營者該如何應對和發力?9月15日至16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服務質量是前提
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商家無法再像以前一樣“任性”,因為選擇權在消費者的手中。
闕先生和妻子在市區開了一家小吃店,店鋪并非位于黃金地段,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曾租用該店鋪做生意,但大部分經營者都虧本了。可是,等到闕先生接手后,生意卻一直不錯,夫妻店開得有聲有色。這其中有什么秘訣呢?
有!服務質量是硬道理——這就是闕先生和妻子的經營秘訣。
“我們店里飯菜的價格不會比別人貴,但是量比別人多,味道比別人好,而且我們采用的粉、面、豬肉、牛肉、青菜等原材料,都會保證質量,不存在健康、衛生等方面的問題。”闕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這樣做成本會更高,但是能讓客人滿意,可以爭取更多的回頭客,“我們店里的客人,有60%都是回頭客。”對于客人的要求,闕先生和妻子總是盡量滿足。例如有些客人喜歡吃油蔥,他們就把裝油蔥的口杯直接放到客人面前,讓客人自己加到滿意為止。
和闕先生夫妻倆一樣,在市區九一路附近開服裝店的李女士,也是一直堅持服務至上的原則。她告訴記者,只有提供更為貼心的服務和更優質的產品,實體店才有立足之地。有些客人的衣服雖然不是在她店里買的,但她依舊給客人免費修剪,“平時店里的客人不多,但基本上都是老顧客。”
轉型創新是關鍵
15日晚上,市民劉小姐和朋友一起到萬達廣場看電影,看完電影后,便在商場內閑逛。原本,劉小姐并沒有打算買東西,可是在一家服裝店,意外地看到了一件讓她非常心動的裙子。“本來只打算看電影的,為了方便省事,錢包都沒有帶,只帶了手機。”想買裙子,可是身上沒帶現金和銀行卡,這讓劉小姐犯了愁,回家拿錢嫌麻煩,過兩天來又擔心心愛的裙子會被人買走。
就在劉小姐進退兩難之際,導購人員卻表示,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也可以。于是,劉小姐如愿地買到了自己想要的裙子,“沒想到在實體店買東西也可以用支付寶。”
對此,該店的導購人員表示,現在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尤其是在電商的沖擊下,若不主動發起變革和創新,還會陷入更大的困境。
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趕上了好時代,但實體店不必“妄自菲薄”,“實體店不行了”是一個偽命題。實體店只要緊貼市場需求不斷創新,就能收到回報,創新的方向,是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方向。
積極嘗試“雙線作戰”
互聯網用戶和智能手機用戶的增多,火了電商和微商,實體店卻受到不小沖擊。
為了突破困境,越來越多的實體店經營者紛紛“觸網”,將實體店與網店經營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資源互補。
市民王先生在閩西交易城經營一家服裝店,和許多人一樣,前些年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卻遭遇困境,效益每況愈下。為了不壓貨,他在淘寶上開了網店,把店里的衣服拿到網上賣。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宣傳推廣,網店的信譽高了,效益也比以前好了。更讓王先生感到驚訝的是,還有幾個網絡買家竟然是龍巖本地的老鄉,“當他們知道我還有一個實體店后,直接就到店里來挑選衣服。”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實體店“一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電商、微商異軍突起。有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及時把握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的脈動,主動求變,靈活應對,實體店才能走出經營困境。(閩西新聞網記者 羅玉文 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