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啟明畫像
東南網9月1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通訊員 張亮珍 文/圖)建于清光緒二十年的廈門胡里山炮臺,史稱“八閩門戶、天南鎖鑰”。
殊不知,在它卓越的功勛史上,記載著一名來自閩西山城長汀的“炮臺將軍”——賴啟明。他的故土,長汀縣濯田鎮水頭村,在數百年后的今天,仍閃耀著古樸動人的光輝。
800年古村14座古祠
水頭村,坐落在長汀縣濯田鎮,距離縣城22公里。村中小溪淌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源頭之一,溪流由北至南經水頭、黃屋墟、長校后匯入濯田河,故而得名“水頭”。
清澈小溪穿村而過,沿溪兩岸古祠林立,當年的繁華可見一斑。
水頭村歷史悠久,“賴”為主姓。相傳村子開基于大宋年間,鼎盛于明、清時期,是汀州府知名的富庶村落,至今800年之久。
村中坐落的14座古祠中,“賴氏家廟”保留完好,又稱龍山祠,始建于明代。龍山祠位于水頭村側尾背坑口,賴氏龍山公祖祠而得名。
且看,青磚封火墻,氣勢恢宏,極具客家建筑特色,多重飛檐的門樓上,花鳥魚蟲栩栩如生,足見建造工藝的細致。
道光皇帝的圣旨匾額
炮臺將軍,威震鷺江
坐落于溪旁的履化祠,坐西朝東,土木結構,穿斗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二落一進。它的主人是清光緒年間的廈門胡里山炮臺將軍賴啟明。
賴啟明9歲那年,太平軍兵敗,為擴充兵力,四處招募壯丁。賴啟明就被抓去打雜,太平天國滅亡時,賴啟明被清兵抓住,編入清軍隊中。從軍后,吃苦耐勞,又活潑能干,長時間的習武操練,使他變得威武英勇。
據胡里山炮臺相關史料記載,建造胡里山炮臺初期,時任水師管帶的賴啟明,在奉命督建胡里山炮臺的楊歧珍授命下,擔負起了建造胡里山炮臺“繪圖”的重責。
而任胡里山炮臺管帶時,賴啟明指揮御敵,在抗擊列強的海戰中屢立戰功,朝廷對他大為賞識,并很快提升他為炮臺將軍。
在他年邁還鄉時,家鄉舉行迎誥封儀式,朝廷賜匾“左營千總,威震鷺江”,誥封“武顯大夫”,萬人迎接。
村中賢人,皇帝褒獎
水頭古村,還有受清道光皇帝圣旨褒獎的村中賢人,道光皇帝的圣旨匾額,至今懸掛在“司馬第”。“司馬第”,又稱大屋哩,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為村中首富賴正千所建。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懸山頂,穿斗抬梁式構架,是“長汀九廳十八井”式的建筑典型代表。
村民相傳,賴正千興建“司馬第”,告誡子孫勤儉奮讀,睦鄰和鄉,賢惠為人,多行功德。
宅中精美的雕刻隨處可見,而正廳堂上,懸掛著清道光元年(1821年)十二月十二,根據皇帝一道詔令鐫刻的一塊長約3米、寬約1米的圣旨牌匾。牌匾文字工整,鏤空雕龍圖案,刻有“敕命之寶”方印,文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等內容,會意當年道光帝對賴正千全家妯娌和睦、子孫賢能、睦鄰和鄉的褒獎。(記者 康澤輝 通訊員 張亮珍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莆田市區拱辰街道荔湖路藍花楹進入開花期2025-05-0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