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華(化名),16歲;奇奇(化名),13歲,他們是龍巖市武平縣湘店鄉湘湖村的一對兄弟。13年前,父親拋下母子,離家未歸。母親“堅守”六年后,未等到丈夫歸來,也撇下兩個孩子離去。
這些年,兩個孩子的生活,全靠家中的祖母,拖著病體苦苦支撐。奇奇再過一年,就要升初中了,可是,他的戶口至今還未有著落。隨著年紀的增大,奶奶悲戚地說,“孩子他爸媽,回家吧”。
▲奇奇攢下17塊錢給爺爺買了雙鞋子
▲奇奇和華華長得很可愛
山村悲劇:父母先后離家留下兩孤兒
兩天前,導報記者走進了兄弟倆的家庭。哥哥華華話不多,略顯害羞。而奇奇則比較活潑。但提起“爸爸媽媽”時,他們也陷入了沉思。“你還記得你爸爸是什么樣子嗎?”奇奇:“不記得了。”“想不想爸媽?”奇奇撓了撓頭,沒有說話。
哥哥華華對爸爸也許還有些許印象,但對弟弟奇奇來說,壓根兒沒有爸爸丁點記憶。自出生以來,奇奇只見過爸爸一次,“爸爸”在他的印象中,簡直是個名詞。
原來,奇奇爸爸叫劉某春,媽媽叫楊某連,是奶奶從小抱養而來的。劉某春21歲那年,與19歲的楊某連結合,在未辦結婚證情況下,生下了哥哥華華。
喜事連連,華華4歲時,楊某連又懷上了奇奇。不過,令家人想不到的是,還沒等奇奇生下來,劉某春就突然出走了。十二年來,劉某春只回過一次家,待了幾天后,又外出了。
奶奶楊玉金說,兒媳婦一邊在家撫養孩子,一邊盼著丈夫回來,但堅守數年后,苦苦等不到丈夫回來的消息,也撇下兩個兒子,離家而去,那年奇奇才6歲。
祖母獨撐:一人照顧兩孤兒
其實,奇奇家中,還有個姑姑,也是楊玉金從小抱養而來的。劉某春夫婦相繼離去后,奇奇爺爺又因病得后遺癥,每天只能拄著拐杖,守在家中,所以,全家的重擔全落在了奶奶楊玉金的身上。
楊玉金說,抱養而來的女兒還在上學,而兩個孩子還小,“嗷嗷待哺”,家庭十分困難。“種了五畝稻子,糶谷賣錢。”楊玉金說,家中還養了豬、雞、鴨、兔,能賺錢的渠道都用上了。
前兩年,為了撫養三個孩子,50多歲的楊玉金還到縣城工地打工,卻不幸摔倒,腳受傷了,“打了鋼板,至今不敢拆除”。如今,村中一些好心人,有活計,會特意叫上楊玉金幫忙,“一天五六十塊,一點一點積攢下來”。
如今,華華上初二,奇奇上五年級。“大的一個星期10塊錢,小的一個星期3塊錢。”楊玉金說,女兒在福州上大學,需要的錢更多。此外,因各種原因,奇奇的戶口一直未能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接下來,他的上學將成為一大問題。
所幸,在武平縣公安部門的努力下,在泉州一帶找到了劉某春,并采集到血樣,做了親子鑒定,準備入戶口用。而隨著年齡逐年增大,楊玉金心中也很著急,她說,自己總有一天會干不動,“孩子他爸媽,回家吧”。
特寫:孩子省吃儉用,勤勞懂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華華和奇奇也不例外。楊玉金說,兩個孩子,下地干農活,上山砍柴火,樣樣都行。而令奶奶欣慰的是,兩個孩子從不亂花錢,“奇奇積攢下每個星期的買菜錢,用17塊錢,給爺爺買了雙鞋子”。
兄弟倆上學,要到鄉里,有15華里的路程。村中別人家的孩子上學,都是父母接送,而兄弟倆都是自己步行。“看到很多孩子都有水果吃,但孩子不會去攀比。”楊玉金說,兩個孩子還會安慰她,“等我們長大了,出去賺錢來贍養奶奶”。
微評
無論是做子女,還是為人父母,奇奇父母的態度和做法,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為人父母就要有責任,就要敢于擔當。不管碰到什么困難,無論走到天涯海角,親情是永遠不能放棄的!
天之大,唯有您的愛才完美無瑕。奇奇兄弟倆表現出來的堅強,其實是很脆弱的,因為他們缺少了人世間最真最純最偉大的父愛和母愛。但愿奇奇的父母能良知發現,給予奇奇兄弟倆那久違的愛!(記者 李貴榮 通訊員 梁玉清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福建省第二屆“紅領巾講解員”風采大賽舉辦2025-05-16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