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想大聲喊
不大聲喊就沒飯吃
“一開始就希望我們的勸導行為起點效果。”在義工徐煜明看來,最好是文明的理念多多少少能影響到這些拉客師傅。
“你們是不是來作秀的?”“你們一定收了不少錢。”“你們沒法管,全國都一樣,還是回去吧。”義工剛上場那回,引來了許多拉客師傅的冷嘲熱諷。很多人還調侃義工也是前來拉客的。徐煜明說:“嘴長在他們身上,愛說什么隨他們去。在場義工們無視這些冷嘲熱諷,用實際行動堵住他們的嘴。”當然也有拉客司機對這些紅馬甲豎起大拇指:“義工我知道,香港傳過來的,都是義務幫助別人的。”
連日來的走訪中,記者發現,其實大部分拉客司機也不想喊、不想搶、也想文明點。“就是靠大喊而拉到客人,客人也會抱怨這種行為很煩人。”一位拉客師傅告訴記者,在車上被一大群客人這樣說,自己也會難為情。
“你們來了,我都不好意思大聲了,但我不大聲點喊,就沒飯吃了。”看到義工忙前忙后,一位拉客師傅有點愧疚,也有著無奈。他身后有一大家子的人等著他拉客賺點錢養著。“不努力賺點錢,喝西北風去?”
“又不敢舉牌子拉客。”該師傅說,牌子一舉就容易被抓,留下證據一罰一個準。“我們只好選擇大聲喊客,看到執法人員來了就不叫。這樣不留證據,免去被罰的命運。”知道私家車拉客的行為不合法,該拉客師傅還是心存僥幸。
秩序好壞常反復
廣場頑疾能否根治
“在勸導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過威脅。”一名參與勸導的義工坦言,不排除有些脾氣不好的拉客司機會兇義工,認為義工在一旁嘰嘰歪歪的,妨礙了他們賺錢。
“人手不夠是一個很大的困境,形成不了一定的力量就起不到太大的勸導作用。”老殷告訴記者,義工是在4月19日開始招募的。因為志愿服務的時間定在周一至周五,大家都要忙于工作,當時招募到的志愿者才30人。按志愿者的空余時間安排前往勸導,平時一般是6人一組,最多一次也才12人一組。
“不懂這樣做能起到多大的效果,遇到的阻力也不小。”義工老殷對勸導的效果不敢作太大期望,不過他話鋒一轉說:“有困難克服唄,應該會堅持很長一段時間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前,相關部門多次對站前廣場的亂象進行整治,當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整治過后,亂象又慢慢開始復燃。“政府有來整頓的時候,我們就不出工,在家里休息幾天。”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司機稱,等風聲過后繼續開工。
為破解火車站站前廣場治理難題,樹好龍巖形象,4月中旬,市領導專程調研站前廣場綜合治理工作。4月下旬開始,龍巖鐵路公安派出所聯合交通執法局、交警部門、城管部門、的士營運公司等部門開展站前綜合整治專項行動。該行動對站區拉客、搶客、部分的士不打表和擺攤設點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經過一周多的整治,站前廣場的秩序有了暫時的改善。4月30日上午10時許,適值旅客出站時間。因為有執法隊員在維持秩序,出站口安靜了不少。“拉客師傅都收斂了,平日里那刺耳的喊叫聲也少了。”一位旅客告訴記者,現在出站感覺舒暢了不少,希望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九龍治水難度大
誰為廣場刮骨療傷
私家車拉客之所以會有市場,這跟私家車的便捷性不無關系。正如一位縣城的旅客所言:“不像那些的士坐地起價。我跟別人拼私家車收費不貴,還可以直接送到家門口,何樂不為呢?”
但便捷與相關法律相沖突時,便產生這樣一種困境。對此,有義工認為,在更高層面上可以考慮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賦予私家車營運的權利。“但應設立相關的準入機制,讓私家車同營運車輛一樣,受到相關制度的約束。”老殷說。
“管理站前廣場涉及的部門太多了,黑的拉客屬于運管部門管、亂擺亂放歸城管部門管、交通秩序是交警部門管,但各部門都是單獨行動,對治理混亂起不到太大作用。遇到問題時也容易互相推諉。”在龍巖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任職的盧寶蕊老師看來,站前廣場之所以管理困難則是源于“九龍治水”和廣場及周邊區域的功能布局不合理,多部門管理難以形成合力。對此,應當重新規劃廣場布局,明確部門職責,采取責任制。建議指定一個牽頭單位,整治不好,出了問題,就找牽頭單位。同時建議推進綜合執法隊伍常態化運行。
“這是一道民生與秩序的分析題。”盧老師認為,政府在治理站前廣場時應當考慮怎么處理好這個矛盾,治本的方法在于建立起一個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請一些管理專家論證,集思廣益,拿出一套管理方案來,才能保證管理的長久和有效。(記者 石芳 劉菲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