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歷正月廿六,龍巖武平縣萬安鎮的上鎮、下鎮村都熱鬧非凡——這天,每家每戶都要買魚備肉,蒸糕做馃,祭拜傳說中的“剝皮公爹”。
“剝皮公爹”
這不,16日上午8點過后,喧天的鑼鼓聲響起,150余人的民俗方隊從“魏公廟”出發,抬著“剝皮公爹”神像,沿村鎮大街巡游,拉開了武平縣萬安鎮魏侃夫民俗文化節活動的序幕。
村民們以自己的方式祭拜“剝皮公爹”,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幸福安康。而這樣的習俗,可追溯到元朝,距今有700多年歷史。
那么,“剝皮公爹”究竟是誰呢?據了解,這“剝皮公爹”原名魏侃夫,元至正年間曾任武平縣尹。
這魏侃夫為官期間,剛直清廉,常為百姓做好事,深得老百姓愛戴。卸任后他攜家眷到武平縣劉坊鎮(今萬安鎮)定居。
根據村民口耳相傳,那時候匪盜橫行,民不聊生,為防止土匪侵擾,魏侃夫順應民意,私筑城墻,但這一舉動,被人告到了朝廷,說他私筑王城,圖謀造反。朝廷震怒,把魏侃夫以謀反罪處以酷刑,被活活剝皮致死,他死的那天正是農歷正月廿六。
后來,萬安百姓不忘魏侃夫筑堡安民等功績,在土堡東北十丈以外建了一座廟,叫作魏公廟,并把每年正月廿六定為紀念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