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5日訊 龍巖鬧元宵,連城縣的游大龍是不能少的。前晚7時許,林坊鄉200米的長龍冒雨,與鄉民們率先熱鬧出游。較獲得過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姑田大龍,林坊鄉的大龍盡管顯小一號,但它還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
連城林坊大龍雨中游
這不,淅瀝小雨也絲毫不影響歡樂的林坊鄉民,以及眾多外地趕來攝影的愛好者。
18時不到,鞭炮聲、禮花聲已此起彼伏。約一小時后,林坊鄉大龍來到林姓總祠前,在鄉里有輩分老人的引領下,舉行了一番祭祀儀式。今年的大龍,龍頭高2.7米、長4.9米,共有60節,每節長約3米,總長約200米。緊接著,鑼鼓彩旗在前,上百人抬著的大龍,便冒雨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在大龍到達前,每戶人家,都會事先點燃一堆松光木材,放煙花鞭炮迎接。據林坊中學的一名老師介紹,點火寓意著家庭興旺、薪火相傳。林坊鄉干部告訴海都記者,按計劃,大龍從正月十三游行到十五,每晚都要繞三圈,且路線都不一樣,確保到達鄉里的每一個地方。
連城的游大龍是一項傳統鬧元宵民俗活動,以長聞名。不過,林坊大龍也很有特點,龍頭上虎鼻、鹿角、腰間鷹爪拔出,很有氣勢。整條龍的組成代表九種動物特征:“牛頭、驢嘴、虎鼻、鷹爪、鹿角、貓耳、暇眼、蛇身、金魚尾”。
林坊鄉民俗理事會理事長林英材說,林坊鄉游大龍起源于明初年間,至今已有500年歷史。林坊六世祖滿全公倡導游龍,慶豐收迎新春活動,用稻草扎成象征性的龍,在龍身上插滿香火,俗稱“香龍”。
根據資料記載,林坊的大龍,也曾有過很長的時候,1962年,林坊鄉四門四條大龍共有465節,長達1860米,為歷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