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行李被偷,萍水相逢的姑娘借給她500元
六旬老婦千里來還債
十八年前,她是個小姑娘,在別人“落難”時,慷慨解囊,借出500元。十八年后,她已是“老婦”,卻踏上了千里還錢路。22日,內蒙古的包淑蓮,千里迢迢,趕來龍巖武平,找到當年借錢的小姑娘家中,親自道謝。
老婦千里還錢路
22日上午,武平中山鎮政府來了位“遠客”,來自千里之外內蒙古興安盟的包淑蓮,年過六旬,是退休教師。接待包女士的是工作人員彭尚福。
彭尚福說,包女士進了辦公室就說要找人,情緒還很激動,又從口袋里掏出一張早已泛黃的紙條,上面寫著“武平縣中山鎮政府羅森興轉”。
原來,1997年夏天,年過四十的包女士與武平姑娘羅太英,在陜西西安一家培訓機構相識。一個月的培訓期結束時,包女士的所有行李卻不見了,頓時陷入了無助和迷茫中。
當時,年輕姑娘羅太英沒有半點遲疑,借給她500元路費。當時,包女士承諾,有機會一定會返還,并讓羅太英在一張紙條上留了個地址。
兩人分別后,雖遠隔千山萬水,但還錢的心愿始終縈繞在包女士心頭。礙于工作,包女士還錢之愿一再被推遲,可那張紙條卻被完整地保存在家中。
這兩年,包女士從教師崗位上退休,時間和金錢充裕了。包女士終于踏上了還錢之旅,從內蒙古飛到了福建龍巖,并一路找到紙條上的地址。
慷慨“姑娘”感動中
彭尚福經四處打聽,才得知羅森興即羅太英的父親,當年是中山鎮政府干部??上?,時過境遷,當年的小姑娘羅太英遠嫁四川成家立業,目前在新疆創業。
包女士看到羅太英的父母那一刻,她幾乎是滿眼淚水,一直向他們道謝。老羅夫婦急忙打電話給遠在新疆的女兒,情緒激動的包女士,接過電話和羅太英足足聊了半個多小時。
包女士說,此次未能見到恩人,有些遺憾,但能見著羅太英的家人,已經知足了,放下了心中多年的包袱。臨別時,包女士特意留下3000元,盛情難卻,老羅夫婦只得收下“還款”。
昨日,導報記者聯系上羅太英。她說,包大姐的舉動,太讓她感動了,想不到她還能一直惦記著。
微評
愛心與誠信
雖然是一個患有先天性軟骨病的孩子,但畢竟也是一條生命。
既然是生命,就要用心去呵護。“大頭”很不幸,造物主創造他時,疏忽了,落下先天殘疾,就連親生父母也拋棄了他。
幸好當時的保姆收留了他,而且一撫養就是37年。
堅守的,就是這位八旬阿婆心中的那份愛心,那份對生命的敬重。
有人說如今誠信缺失、道德淪喪,但是在中國民間,以“誠”為做人之本的美德依然熠熠閃亮,包女士無疑就是其中一位。
18年前的500元,說小也小,說大也大,但能10多年來一直不忘這個債,堅守的是心中的那份誠信。
誠信永遠比財富更重要。(導報記者 李貴榮 實習生 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