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經營范圍登記
已于8月1日起實施。
除了涉及保留前置審批的經營項目按照審批文件、許可證載明的內容進行登記外,對于一般經營項目及其他許可項目,由市場主體參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各級類別,自主選擇,表述經營項目用語。根據市場主體的申請,允許在登記時除體現行業特征的主營項目及涉及保留的前置許可項目外,其他經營項目可登記為“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決定未禁止且未規定許可的項目自主選擇;應經許可的,憑有效許可證件或批準證書經營”。
有關工作人員表示,放寬經營范圍登記之前,所有的生產經營項目必須在經營范圍中登記,若未登記,屬超經營范圍,將被相關部門查處,放寬經營范圍登記之后,就可不必一一列出。但是,當前很多招投標單位還是要求必須是經營范圍中有的企業才能投標,所以說,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還是要有一定的適應期。
外商投資企業“直接登記制”
已于8月1日起實施。
對屬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及允許類的外商投資企業,免于提交審批部門批準文件,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注冊登記。需要注意的是,實行外商投資企業“直接登記制”的僅限于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及允許類的外商投資企業,對于限制類的外商投資企業,還需要提交審批部門批準文件,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注冊登記。
年度報告公示制
已于8月1日起實施。
市工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年度報告公示制度與年度檢驗制度相比,主要有三大改變:企業由每年在規定期限內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供年檢檢查材料等待檢查改為報送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企業和個人均可查詢;檢查方式由統查改為抽查,抽查采取隨機抽樣的辦法,根據企業注冊號等隨機搖號,每個企業被抽查的可能都是均等的;新的年報公示制度執行以后,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凡是未按期限公示年報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將其載入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經營異常名錄,3年內不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的,將被拉進“黑名單”。
推行電子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
目前尚未開展。
電子營業執照是依照國家有關行政和技術法規由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法律電子證件,與紙質營業執照相比應更方便、更安全,公開性更強,信息量更多,作用更大。目前,國家工商總局已將福建省列為電子營業執照系統建設的7個試點省份之一,前期的業務方案、技術需求、軟件系統的框架建設等已基本完成,等待總局電子營業執照標準的下發執行。
建立異常名錄制度
據了解,四種情形將被列入異常名錄:未按規定期限公示或報送年度報告的;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公示信息的;公示或報送的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的。這樣的做法將倒逼市場主體守牢誠信經營的底線。
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依照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推行證照合一登記制
目前尚未開展。
2014年6月4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明確“簡化手續,縮短時限,鼓勵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目前,全省各試點單位在推進“三證合一”登記模式遇到了一些具體問題。在暫時無法實現“三證合一”的情況下,龍巖市主要采取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綜合服務窗口,采取“并聯審批”、“多證同發”的方式,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目前漳平已開展“三證合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