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運 現代化港口群加速崛起
2017年5月27日,在廈門港海滄港區遠海全自動化碼頭,全球首艘超2.1萬標準箱的集裝箱巨輪“東方香港”號首航啟動。這是世界最大級別集裝箱船首靠廈門港,創造了中國首個全自動化碼頭第一次承接全球最大型集裝箱船舶首航作業紀錄。
“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不僅是全球首個第四代自動化碼頭,也是中國首個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碼頭。”廈門港口管理局副局長陳一端告訴筆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全面落實《加快港口發展行動綱要(2014—2018年)》,持續打造現代化港口群。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加速崛起,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從2012年的720萬標箱,增長到2016年的960萬標箱,世界排名從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廈門郵輪母港2016年接待國際郵輪79艘次,郵輪游客20.9萬人次。湄洲灣、羅源灣大宗干散貨接卸中轉基地初具規模,廈門港古雷港區、福州港江陰港區和漳灣作業區等一批服務臨港產業發展的港口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底,沿海港口生產線泊位49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168個,深水泊位占比34.1%,實際通過能力近7億噸,具備停靠世界集裝箱船、油輪和散貨船最大主力船型條件。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及地區間港航交流。廈門港、福州港分別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12個、3個港口結為友好港。鼓勵支持實力較強的沿線國家及地區港口企業以獨資、合資或控股參股等方式,參與我省港口開發建設和經營。對新開到沿線國家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航班加密等予以獎勵,到2016年底,我省已開通港口集裝箱外貿航線共138條,2017年又相繼開通福州、泉州至菲律賓、越南、泰國的多條航線。
加快轉變港口發展方式。我省深化港口體制機制改革,全省港口由6個整合為4個,重點突出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海滄、福州江陰等核心港區建設,全省60%的萬噸級以上泊位集中在核心港區,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升;通過資產重組、聯合經營等形式,推動同類業務整合做強,形成了省交通運輸集團和廈門港務集團兩大龍頭港口企業,總資產近600億元,擁有生產性泊位共120個。(福建日報 宋淵明 廖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