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釀酒師
希望更多人喝,而不是擺著去炒
獨特的環境造就了茅臺鎮“中國酒都”的美譽。這里似乎每個人都是釀酒大師,因為他們從小對釀酒文化耳濡目染;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釀酒大師,因為他同樣需要千錘百煉。
年近50歲的羅桂華就是在茅臺酒廠經歷了25年的磨練,脫穎而出的大師級釀酒師。
羅桂華的手掌充滿了老繭。“釀酒有165道工序,但作為初學釀酒者,是沒辦法接觸最關鍵技術的,而要先學‘掃地’。”羅桂華口中的掃地,就是將晾曬在車間里的那些釀酒原料,重新掃到一起。“聽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并不簡單。因為這些釀酒的原料在晾曬之后,會分泌出粘稠的糖分,粘在地上,不容易分離。”
大師羅桂華年輕時,就掃地多年,“就像武俠小說里的掃地僧,修煉好了基本功,才能最終學會秘籍里功夫。”很多年來,茅臺酒廠的一半職工都住在仁懷市里,他們甘愿每天花1個小時上下班。那是因為,這里夏天由于海拔的緣由,仁懷市的氣溫要比茅臺鎮低四五攝氏度,而茅臺鎮氣溫常常到達40攝氏度左右。“但那段時間是最忙的時候,所以這么多年來,我都選擇一直生活在鎮上。”羅桂華說得很誠懇。
羅桂華還有一大箱子的筆記本,他把20多年的釀酒心得,都寫在了筆記本上。“在蒸煮原料上,什么時候要多放一桶水,什么時候要少一桶水,我都記下來。”羅桂華說。
“我現在收了10多個徒弟,把自己一身釀酒本領代代傳承下去,才能釀出更好的美酒。”羅桂華說,釀酒20多年,他收的不少徒弟已經成為車間的專業技術骨干。
“其實,我們每一年、甚至每一天的工作都很枯燥,都是重復著昨天做過的事。”羅桂華說,只有真正想做好的人,才能把這么乏味的事情做好,從而也成為茅臺集團的一名大師級的人物。在茅臺集團有一個說法,最終成品的茅臺酒,是要經過數百位大師一致認可的,如果有幾位大師對釀出的酒并不滿意,那么,這批酒是需要重新返工的。
羅桂華說,他釀酒25年,依然每天在枯燥的工作中享受著這份快樂。“讓我最為快樂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人喝我釀出來的酒,這是我最大的滿足。”對于茅臺酒的“一瓶難求”,羅桂華認為,這也是國內消費升級在白酒市場的一種體現,他在高興之余,更希望茅臺人精心釀制的酒,最終還是讓更多的消費者來喝,而不是擺著去炒。
一飛沖天的茅臺
還值不值得繼續追著買
隨著茅臺市值不斷上升,投資茅臺也日趨火熱。剛剛過去的2017年,貴州茅臺股價坐在股王的位子上,誰與爭鋒?但高處不勝寒,越來越多的人追問,茅臺到底還值不值得投資?第一高股價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最終從高峰上滑落?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依然不乏茅臺投資的鼓吹者,其中以貴州茅臺的忠實粉絲——東方港灣資產董事長但斌為首。近日,在深圳舉行的一場主題為“價值投資的時代機遇”的私募大會上,但斌再次公開表態對茅臺的長期看好,并認為,投資茅臺就是老天爺送錢。
那么,對于普通消費者和投資人,該如何看待茅臺的投資?對此,錢江晚報記者采訪了對于茅臺有長期關注的相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