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買東西的時候往往愿意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但在嬰幼兒奶粉的選擇上,家長往往會摒棄這個原則,盡可能為孩子選購最好最貴的,而一些所謂打著“高端”旗號的奶粉,卻就是這樣鉆了消費者的空子。日前,飛鶴奶粉公開的招股書中就讓許多人質疑其高端線奶粉是否有價格虛高嫌疑。
飛鶴旗下擁有超高端的星飛帆及高端的超級飛帆產品兩種系列產品,根據飛鶴招股書中的數據顯示,二者的毛利率分別高達75.5%和63.6%,由此可知,銷售成本分別僅為56元/桶和49元/桶,其中每桶奶粉的重量為標配900克。但是實際銷售價格則高達471.3元和338元,拋開渠道層層剝削毛利的行業規則暫且不提,二者成本相差區區7元錢竟導致終端價格相差133.3元。究竟飛鶴的超高端奶粉“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令7元錢的成本可以衍生出如此驚人價差?恐怕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與此同時,招股書中所披露的另一個數據就是飛鶴的研發費用,2015年和2016年飛鶴用于研發的費用分別為1110萬元和1380萬元,相對比其他品牌年均3000萬左右的水平也讓消費者頗有誠意不足之感,價格雖然躋身一線,但其含金量又有多少水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