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店購買專家號真實可用
12月6日早上7時30分,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掛號大廳內,每個掛號窗口前都排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大廳里人挨著人,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窗口的話筒里不時傳來服務人員“沒號了”的提醒。在排隊掛號的長隊中穿梭著形形色色的號販子,記者幾乎走幾步就會被攔住,“要號嗎,專家號”,同樣的話被不斷重復。
在自助取號機前,一名中年男子刷身份證成功取到了當天上午9時30分至10時30分時段的脊柱外科專家號。記者上前詢問他排了多久的隊才掛到專家號,這名中年男子遲疑了一會兒,低聲說,“沒排隊,在網上花錢買的,多花點錢省事”。
根據之前網店客服給記者發來的掛號成功截圖以及相關指導,記者在掛號大廳的建卡窗口花10元辦了一張臨時就診卡,然后在自助取號機上插入該就診卡,順利取出了脊柱外科知名專家的上午號,就診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至11時30分。記者拿著該號到門診三層東側的脊柱外科導醫臺,值班護士肯定了專家號的真實性,囑咐按號排隊等候就診即可。
在候診區,記者遇到一對來自山西的祖孫,孫女劉新(化名)是陪奶奶過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她們同樣掛了一個專家號。記者問起專家號是怎么掛上的,劉新有些無奈地說,“專家號太難掛了,我們提前半個多月在網上預約,正常的號早就沒有了,這還是加的號,上午看不了,得等到下午才行”。
同一位專家的號,同樣的網上預約,為什么患者掛不到,網店店主卻能掛到呢?記者試探性地詢問幫忙掛到專家號的網店客服,他直白地表示,網上掛號平臺放號的時候,靠患者自己搶基本是不可能搶到專家號的。他們有特殊的渠道,找關系提前留好了號,所以才可以這么輕松地通過網絡平臺掛到專家號。
網絡號販子如同“代購”難監測
此外,記者還發現了一類“花錢買方便”的掛號方式——預約掛號App。
今年10月,北京市民李女士準備帶來自福建的朋友到北京一家醫院看淚腺問題,但在通過某預約掛號App掛號后,卻發現自己掛的專家號,除了掛號費外,還被收取了150元的服務費。
“當時我就帶著相關憑證找到了醫院,醫院表示并未收取這項服務費,如果是通過醫院的微信公眾號或合作平臺掛的號,也不會收取額外服務費。”李女士向記者回憶說。
記者注意到,李女士的憑證上,這項服務費的類別是“初級掛號導診費”。李女士的手機里還存有當時收到的一條預約成功的短信,提示需在30分鐘內完成支付,否則預約失效。信息發送方顯示的不是相關醫院或者合作平臺。
“后來,醫院門診辦表示,這并非醫院的正規掛號渠道,建議我退號,再從門診重新掛號。”李女士說,隨后她從手機上退了號,沒想到仍被該掛號軟件扣了30%的服務費。病沒看成,還被冤枉收了30多元,李女士氣惱不已。
在App市場,記者通過簡單搜索也發現了許多關于預約掛號的App。在安裝了一個預約掛號App后,記者發現通過該App可以預約北京大醫院的專家號。用手機號碼登錄后,選擇要掛號的科室,記者順利預約到了北京協和醫院骨科次日下午的專家號。不過,在交費時,記者發現,原本100元的專家號,在App竟然需要373元。仔細一看,原來是多了一項叫做“初級掛號導診費”的費用,金額為273元。
為此,記者專門來到北京協和醫院進行了解,醫院導醫人員表示醫院的專家門診掛號費只有100元,剩余的導診費應該是被App平臺收取了。導醫人員強調,患者網上掛號一定要選擇官方的掛號平臺,謹防財產損失。
盡管加強了對正規掛號途徑的公示宣傳,但受訪的醫院工作人員都表示,對網絡號販子感到無從下手。
在北京某三級醫院信息科工作的黃萍向記者坦言:“我院全部號源均可以網上預約掛號,雖然采取輸入身份證實名制掛號,但現在的網絡號販子就像‘代購’,他們建的網站、App吸引患者進入登錄,填寫姓名、身份證等掛號需要的信息。只要他手上有患者的信息,他就能像患者一樣在我們的渠道上把號掛出去。在網絡上,我們無法監測掛號的是號販子還是患者。”
過去打擊號販子,醫院的保安和門診客服人員能發揮主要作用。現在號販子活躍在網絡上,雖然醫院根據患者提供的線索搜出了幾個網站和App,但乍一看都是正規網站和App,不知向哪里投訴。(記者 趙麗 實習生 孔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