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專供:一分價錢一分貨
同樣的紙巾,為什么從網上買的薄很多?同樣的羊毛外套,為什么從網上買的羊毛含量少很多?您可能買到“電商專供”了。
所謂“電商專供”商品,是指生產企業專門為電商打造且只在網上交易平臺流通,與實體店銷售產品型號略有差別的產品,其特點有二:一是銷售渠道單一,只在網絡上銷售;二是價格優惠。該類商品通常按照實體店的某種產品型號做出某些改動,多數情況是為了節約成本,所以較實體店價格低一些,質量也會有所差別。
贈品貓膩:無法享受售后
電商促銷的慣用伎倆之一是商品附帶贈品,而一般情況下,贈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賣家通常都會拒絕保修。以購買大家電送小家電為例,消費者購買冰箱贈送一個電飯煲,冰箱可以享受正常保修、退換貨服務,而電飯煲卻被明確規定不能享受質量問題7天包退、15天包換、一年保修等售后服務。
3、 新零售——從“左右互搏”到“上下同價”
“雙11”所展示出的消費實力也引發爭議:越來越多的商家發現,這一天的銷售額直接關系全年業績,甚至可以實現“一天的銷量占到全年銷量的一半甚至更多”。可是,一天賣出半年的商品,那剩下的364天怎么辦?“雙11”的銷售額,是不是透支了未來消費?
對于這個答案,有人信心滿滿地說“不會”,但也有人在反思短期銷售額的不可持續,更有人在研究“雙11”成交額的的延伸作用……不論是哪一種,都顯示出“雙11”的主題已經不再是銷售額本身,而是商家對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最終的目的是將“雙11”一天的銷量,變成持續發展的能力。
曾幾何時,同一品牌在線上線下的經營被稱作“左右互搏”——線上生意好了,線下有怨言;線下生意好了,又擔心線上的發展。
一分鐘銷售的就突破一億元,這是優衣庫在今年天貓“雙11”狂歡中的一小部分業績。近年來,優衣庫始終占據天貓“雙11”服飾類產品的銷售額排行榜榜首,去年全天的交易額達到6億元規模。
不光線上風光,線下同樣不含糊。在“雙11”正式啟動之前的11月10日,優衣庫在全國門店提前啟動“雙11”價格,消費者可以在實體店中提前以“雙11”的價格買到相關商品。
為什么優衣庫既能在線上取得傲人業績,又不擔心線下生意呢?優衣庫首席市場官吳品慧覺得,這是因為優衣庫從觸網的第一天就清楚地意識到,線上和線下只是渠道的區別,而非零售業的實質:“零售業的實質是品質和服務,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能夠留住消費者的,只有品質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