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調戲的收費員很生氣,后果不嚴重?
如果不是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帶出”那些有些辛酸的窩心事,誰能想象到,司機污言穢語對待女收費員,竟然是長期存在的惡習。這絕不是一名司機低下頭來就能解決的問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什么,是“就是夠不著”。
高速公路收費站,司機和收費員的手僅差幾厘米,但雙方誰也不愿往前伸,僵持近1分鐘。視頻上傳網絡后,收費員被無數網友怒斥“太牛”,但反轉很快到來:新京報記者從涉事的福建南平境內光澤高速收費站獲悉,事發9月22日,該司機幾次戲弄收費員,收費員“十分生氣”,因此出現這一幕。
結果司機又被罵慘。他說是開玩笑,可有這么開玩笑的嗎?你想開玩笑,也得找對地方啊。
很多地方鬧新娘的“點香煙”環節,是一種挺出名的保留節目,在被捉弄之下,新娘各種點不著、夠不著,但還不生氣。這個逗怒收費員的人似乎更應該到這種場合發揮老司機的余熱。
但他顯然更喜歡這種挑釁陌生收費員的“刺激”。有關方面也說了,經常有一些司機見了漂亮的女收費員,就進行調戲。看來這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據稱,福建高速公司本來想公開辟謠,但考慮到可能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決定低調處理。
然而,“低調處理”是最佳方案嗎?
事件發生后,女收費員受到了批評教育,而司機也向她進行了道歉。這恐怕是符合低調處理“格局”的——委屈自己的員工,息事寧人,這還是“委屈獎”的邏輯。但另有媒體報道稱,當事司機還對收費女孩進行了辱罵。這樣一來,這種處置就有點“不平衡”。作為高速收費站,批評教育自己的員工,是內部事務,要想管司機,還“夠不著”。那么誰來批評教育司機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來軒然大波,和“高速公路收費”“收費員待遇”“收費員工作作風”等關鍵詞被插入討論空間不無關系。這些關鍵詞無論哪個作為議題“眼”,都會引來吐槽。而如果不是拍攝者自帶污點,聰明反被聰明誤,事件的走向又將是如何呢?
公眾以往很少能夠直接從收費機構那里聽到心聲,獲得對話的機會。
這一事件的不同之處,在于促成了公眾與收費機構的溝通與諒解。從這一過程中,人們深切體會到收費員的不易、收費機構所承擔的壓力。所以可以站在一個很公正的角度,審視事件中的枝蔓,做出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高速公司不僅不應該低調、妥協,反而應該大聲說出自己的立場,為長期遭遇騷擾的員工鳴不平,聯合公眾共同抨擊丑陋現象。
如果不是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帶出”那些有些辛酸的窩心事,誰能想象到,司機污言穢語對待女收費員,竟然是長期存在的惡習。這絕不是一名司機低下頭來就能解決的問題。(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