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1日,搭載“風云四號”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資料照片)
1997年風云二號衛星剛上天,下一代風云衛星就已開始規劃。風云四號2001年開始預研,整個研制花了15年的時間,過程非常艱辛。中科院院士匡定波提出,應該發展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這種利用傅立葉變換原理的探測儀,可以為大氣做“超級CT”——把大氣從地面開始“切片”,將100公里大氣切成上千層,測出每一層的溫度、濕度等數值,為災害性天氣監視和大氣化學成分探測服務。
這是遙感領域紅外光譜技術的一場革命。早先,美國、歐洲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到2006年,由于技術難度過大、所需經費太多,美國放棄了,歐洲也大幅調整了計劃。但中國科學家們沒有放棄。2016年年底,衛星終于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