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給天價片酬來一場“刮骨療毒”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可明明是個殘次品,卻賣出高價,就只能用畸形來形容了。這些年,明星拿著天價片酬,卻只貢獻出一部部爛片。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針對天價片酬現象來一場“刮骨療毒”。
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合理的薪酬制度。從這個角度說,想促進電視劇行業健康發展,從遏制明星天價片酬入手,可謂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如果說成龍、李連杰的高片酬是觀眾對其搏命演出的獎賞,那么很多幾乎沒有一部拿得出手作品的小鮮肉,卻常年占據片酬榜單前列,這種現象不僅令人費解,簡直是對經濟規律的挑戰。難怪有人說:“比房價上漲更快的是明星的片酬!”
眼下,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和消費國,但縱觀這些年國產劇的質量,似乎很難和電視劇大國的地位相配。這背后,便是明星天價片酬留下的“后遺癥”。影視劇是一個整體,過高的片酬只能加劇市場失序。回望這些年所有不好看的影視劇,幾乎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劇組完全被明星大腕壓住了。設想一下,一部劇預算1個億,8000萬元給了明星,編劇只能馬馬虎虎地寫、攝像只能糊里糊涂地拍。別說跟著大明星吃肉,就連湯也喝不上。
事實上,天價片酬的每每被吐槽,但屢屢無法根治,根源就是市場缺乏正面、有效的管理和引導。此次《通知》的第三條明確指出,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電視劇投入、分配機制。其目的便是充分鼓勵主創,希冀能在投入和分配上體現這些幕后功臣的創意和價值。
誠然,明星強大的粉絲號召力,使得不少投資商趨之若鶩。但觀眾也在慢慢覺醒,《新射雕英雄傳》大膽起用新人,《戰狼2》拒絕原定女主演的漲酬要求,寧愿把節余的錢用于后期制作……已經在倒逼追逐明星的資本反思。好鋼用在刀刃上,遏制天價片酬,我們不能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