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潮汐影響,泄漏的原油在漲潮時會往岸邊聚集
閩南網11月25日訊 據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現場指揮部消息,截至昨日13時,現場搜救又發現死亡4人,死亡人數增至52人,其中4具遺體暫未能核定身份。經投報和排查,失蹤人數11人。現場搜救工作仍在進行。
據青島市黃島區工委宣傳部透露,該區已轉移疏散群眾約1.8萬人。截至昨日12時,黃島街道辦事處轄區供水全部恢復正常,18個熱電站恢復供熱,燃氣也在逐步恢復供氣。目前,當地供電已恢復正常,未發現有油氣混入自來水供水管井,但有7處供水管線急需搶修,同時有2處燃氣管網受損,預計15日內實現供暖正常。23日晚,青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承認,事發管線與市政管線存在沖突,將對當地地下管線進行排查改造。
進展
部分失蹤人員或落入市政排水溝
昨日上午,記者在爆燃事故現場看到,事故現場因爆炸造成的深坑,最深處距離原路面超過3米,深坑內積水嚴重。據擔負現場指揮任務的武警水電三總隊總工程師王永平介紹,目前部分失蹤人員可能落入市政排水溝。武警水電三總隊將在長約2公里的排水溝上修起三道止水圍堰,然后將圍堰內的水排空,而后進入溝內進行清淤并對失蹤人員進行地毯式搜索。
由于輸油管道爆炸,深坑內留有部分石油,記者當日上午在距深坑10米處能聞到濃重的石油的味道。武警水電部隊現場救援人員表示,有關方面已切斷管道內石油的來源,并對坑內的石油進行了處理,在救援過程中“不用擔心二次危害”。
中石化稱:排除次生爆燃可能
昨日中午,中石化新聞辦公室在其官方微博“石化實說”中發布消息稱,經晝夜監測,青島輸油管線爆燃現場排除次生爆燃可能。
中石化新聞辦公室稱,目前,專業監測人員在燃爆現場周邊區域市政排水暗渠設置了120個井口監測點。經晝夜監測,大部分井口未測出可燃氣體,個別井口可燃氣體濃度在爆炸下限20%以下。檢測頻度2小時一次,檢出可燃氣體井口每小時一次。檢測結果表明現場排除次生燃爆可能。中國石化將繼續監測跟蹤。
四問爆燃事故
1.早知漏油為何不組織撤離?
從原油泄漏到爆燃事故發生,中間相隔7個多小時。但市民反映,盡管有人事發前一夜就聞到空氣中的油味,而且早晨能看到路邊下水口往外溢石油,但沒有任何人通知他們出事了。有市民質疑:“空當”7個多小時為何不組織撤離?
昨日,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郭繼山并未正面回應此問題,但他表示,青島市政府是在22日10點鐘爆炸之后才知道漏油事故的,在凌晨3點漏油到上午10點爆炸的階段,市政府并不知情。
郭繼山表示,中石化在漏油后已經通知了黃島區政府及區一級的消防、交警部門等,但并未通知到市政府。對于中石化為何沒有通知到市政府,他稱,之前是漏油,中石化有自己的危機處理程序,自己并不好評論,需要中石化在調查后發布信息。
2.安全大檢查為何沒查出隱患?
中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發布《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東黃(復)線、東臨線隱患整治工程環境信息公告》,“原本管線所處的郊區現在變為繁華城區,建筑物眾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陸續被占壓,導致管道無法搶修、維修,即使一些沒有占壓的建筑物也離管道較近,無法進行管道防腐層大修。”分析人士認為,事發輸油管道在兩年前就已隱患重重。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就在事故發生前一個月,10月11日,中石化集團曾部署一次全國性的安全大檢查,事發管道也在檢查之列。
郭繼山證實,中石化集團確實在今年10月份舉行了一次全國性的安全大檢查,此條管道也在檢查之列,但政府方面不掌握檢
3.漏油為何輕易進入市政管網?
昨日,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爆炸事故是因為,公司位于青島經濟開發區的原油管道發生破裂,導致原油泄漏,部分原油漏入青島市政排水暗渠。當天市政排水暗渠發生爆燃,而非輸油管道。管道建于27年前,當時城市建設和現在不同,不存在瞞報情況。
而對于漏油為何輕易進入市政管網,郭繼山沒有正面回答。他稱,地下管線錯綜復雜,也是目前排查修復工作的難點之一。郭繼山介紹,在發生爆炸事故的劉公島路,地下一共有11條管線,地下情況復雜。
4.管線擁擠設計是否存在問題?
郭繼山稱,劉公島路的11條各種管線中,有成品油的,大部分是原油的,還有其他各種實用管線。黃島油庫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那里從沒有規劃到有了規劃。劉公島路現在位于主城區,兩側的居民區非常多,造成管線比較擁擠。發生事故以后,一根管道爆燃,對周邊其他管線都有影響。
郭繼山說,這次事故是一次極為重大的教訓,相關部門下一步將對管線進行徹底改造,拿出一個各種管線互相不影響的方案。(據新華 央視 法晚 新京 半島都市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