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大會報告國家現狀及黨的議程以外,三中全會通常還會通過至少一項有關經濟方面的重要文件。這一文件也可能涉及其它領域,同時三中全會有時也會通過政治、法律和民生方面的決議(但這些決議并不總是會公開發布)。
收入分配及戶籍制度改革
——出臺收入分配改革實施細則,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居民收入。
——限制壟斷性國企高管權力和薪酬的膨脹,縮小貧富差距。
——由于戶籍制度造成“城鄉分化”,削弱了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阻礙了農村城市化進程。應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消除在教育就業醫療城鄉間的福利差異。實現人口自由流動。
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補償”原則,補償標準將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而動態調整。
——土地自由流轉,確保農民工權益。
——土地私有化,農民最終擁有自己的土地。
——擴大農地進入市場流通試點,這將利好地產及其投資產業鏈。
推進城鎮化
——農村土地確權政策應先行一步,土地流轉速度加快,農民可選擇行業,城鎮化就起來了。
——破除土地財政,不改變現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斷地方政府賣地生財動力機制,人的城鎮化就永遠趕不上土地的城鎮化。
——戶籍制度改革是關鍵一環,應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放開城市落戶限制。
財稅改革
——“營改增”從交通運輸和若干現代服務業擴大到電訊、鐵路運輸和建筑安裝業并推廣到全國。
——啟動個稅向綜合稅改革的試點,穩步擴大房產稅的試點。
——大幅度提高資源稅稅率和環保收費的標準。
——顯著提高醫療、社保、環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費的比重。
打破國有企業壟斷
——打破中央企業壟斷,放寬進入市場限制,國企逐步退出,減少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的比重。
——目前國資監管的責任主體不夠明確,存在國資管理的“空白點”。應實現政企分開,改變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放寬入行門檻,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金融改革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放松資本賬戶的管制,放松民資投資海外的限制。
——利率市場化將面臨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業內認為下一個具體步驟很有可能是讓銀行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
——進一步規范銀行表外業務,讓民間金融陽光化和合法化,杜絕吳英事件的再度發生。
推薦閱讀:中共第18屆委員會三次會議 于11月9日在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