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與多套養老方案設計者們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在養老制度上達成了多項共識。記者采訪獲悉,其中,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養老金實行并軌已基本沒有懸念。
“此次會議僅介于部門和專家之間的討論階段,后面還有部門和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各個層面的討論和研究。”10月17日,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記者表示,目前,多方達成了方向上的共識,但所涉及的具體養老方案及相關政策何時出臺均無定論。
據悉,簽訂了保密協議的養老方案共有4個版本,分別由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四方提供。
養老險全國統籌已列入改革重點
楊燕綏表示,養老是個長期計劃,因此,養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達成的共識就是,既要著重未來的規劃,又要兼顧當前政策的修補。
據楊燕綏介紹,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一定要加強居民檔案和社保信息的管理,只有這些數據向上集中才有可能形成頂層設計;同時,中央統籌管理基本養老保險已達成共識,但要區分中央和地方的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已經列入今年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改革計劃。
企業繳納費率或降低
制度具體方案方面,如延長繳費年限及養老金并軌的討論,“這兩個問題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同樣是會上達成共識度最高的。”10月17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與會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達成的共識是,養老金并軌已是個無需討論的問題,早晚的事,但是將目前的多軌制整合成一軌、兩軌還是幾個軌這些具體的方案尚無定論;同時,延長繳費年限也勢在必行,但具體延長多少年限等具體方案都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討論和定奪。
10月17日,一位接近人保部的相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反問記者,增加繳費年限和直接延遲退休年齡相比,哪個利弊更大?一比較就知道哪個方案可行。
眾所周知,我國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但大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卻不止15年,也就是說,實際的繳費年限遠遠超出15年;因此,即便增加繳費年限,對個人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但是,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則是男職工60歲,女職工50歲,女干部是55歲,一旦延長退休年齡,則是實打實地要多工作幾年。
由此看來,就目前而言,將基本養老金待遇與繳費長短和多少緊密聯系,從而對參保人員形成激勵機制的延長繳費年限已成為未來養老金改革的方向。
上述與會專家同時告訴記者,針對企業繳費的問題也達成了共識,與會團隊一致認為,企業的繳納費率太高,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就此從多渠道籌集資金,用來減少企業相關費率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