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針對今年以來歐盟在鋼鐵貿易方面頻頻出臺的保護措施,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7日在此間表示,必要時中方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沈丹陽是在當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作出上述回應的。本月4日商務部發表聲明,對歐盟作出的鋼鐵反傾銷決定“表示遺憾”。有輿論稱,在全球鋼鐵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中歐新一輪的貿易戰一觸即發。
“不能說中國與歐盟之間已經或者即將爆發新一輪貿易戰,我們不贊成這個說法。”對于有關“貿易戰”的論調,沈丹陽指出,對歐盟近期在鋼鐵領域表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中方“表示高度關注和擔憂”。
沈丹陽表示,今年以來,“很遺憾地看到”歐盟在保護主義勢力的呼吁下,針對中國多種鋼鐵產品實施了貿易救濟措施,采取了一系列不公平、不合理甚至違反國際規則的做法。歐盟在鋼鐵貿易方面的政策趨緊、手段趨嚴、案件頻發,保護主義傾向突出。
“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國鋼鐵產品在歐盟市場上的份額不足5%,不會對歐盟鋼鐵產業造成嚴重沖擊。”沈丹陽說,“當前歐洲鋼鐵困境的根源在哪里?很多專家和有識之士已經分析得很清楚,歐洲鋼鐵困境的根源不在貿易上,而是經濟增長乏力造成的。如果看不到歐盟鋼鐵困境的根源是增長問題,而采取貿易保護、限制市場公平競爭等錯誤做法,將會使歐盟迷失鋼鐵業發展的方向,找不到正確的應對途徑。”
有鑒于此,沈丹陽稱,中方希望歐盟理性分析、客觀看待當前鋼鐵產業問題,多從正面引導輿論,審慎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和采取貿易限制措施,而不是動輒釋放貿易保護信號,煽動貿易保護主義情緒。
“還需要指出的是,中歐之間鋼鐵貿易是互惠互利的。”沈丹陽說。他指出,中國的鋼鐵市場是開放的,中國每年也從歐盟進口大量鋼鐵產品。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有利于歐盟在困難時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也給消費者和部分企業帶來了實際利益,增強了歐盟下游行業的全球競爭力。此外,在中國鋼鐵業的發展中,歐盟受益巨大,中國大部分的鋼鐵設備都從歐盟進口。
“因而中歐在鋼鐵領域有廣闊的合作潛力和空間,我們愿意與歐盟加強溝通與合作,妥善解決當前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沈丹陽說。
沈丹陽表示,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審慎、克制、規范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各種貿易措施應當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公平、公正、透明地實施。中方希望歐盟嚴格遵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充分保障中國企業抗辯權利。中方主張通過磋商交流、業界合作等方式化解摩擦,實現互利共贏。通過業界交流磋商化解貿易摩擦已經有過成功先例。
“當然,光有良好愿望是不夠的,必要時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將利用法律手段,切實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沈丹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