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據在北京殘奧會上擔任中國田徑隊跑跳組領隊的楊祥運透露,中殘聯事實上已經給了青海體工隊一筆高達300萬元的“建設費”,這已經是作為“報答”或是“表彰”青海體工隊為北京殘奧會中國隊賽出佳績所作貢獻的獎金了。
在汪成榮與青海體工隊的這次糾紛中,中國殘聯的說法尤為關鍵,如果殘聯明確說明這筆近150萬元的獎金是給汪成榮個人的,那么青海體工隊就無話可說了,然而中殘聯卻又有人放出“這筆錢一個人拿不合適”的說法,這就導致了汪成榮與青海體工隊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因不服青海體工一大隊要求上繳近150萬獎金,北京殘奧會金牌教練汪成榮被青海體工隊停職。此事經媒體曝光后激起千層浪,日前就此事進行了網友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網友認為青海體工隊的要求不合理,支持汪成榮拒絕上繳獎金“重新分配”。
田徑隊向來是獎金分配糾紛的“災區”,眾所周知,國內專業田徑隊絕大多數均屬體工隊編制,甚少有產業化、商業化的元素,因此運動員在大賽中獲獎所得,多數要由隊內統一分配獎金,教練員亦然,由于缺少贊助商,田徑隊甚少有額外收入,除了國家的財政支持,改善隊內工作人員的收入,唯有靠比賽獎金,而教練員不易得到與運動員同等的資源,所以運動員所得的商業或獎金收入,其教練員也要“分一杯羹”。比如劉翔所得的商業代言收入就不是由他一人獨享,而是要分出部分給國家隊、上海隊和教練組。
殘疾人運動隊的收入分配比健全人運動隊更復雜,因為殘疾人運動員可獲取獎金收入的途徑比健全運動員少得多,運動隊整體亦然。不難理解,汪成榮這筆巨額獎金會引起資源短缺的青海體工隊如此大的反應。
1994年,著名的中長跑“馬家軍”也曾經發生過運動員不滿教練員分配收入而離隊的事情。汪成榮的妻子、女子中長跑名將孫英杰和她的同門隊友艾冬梅也曾與教練王德顯因收入分配發生沖突,當時艾冬梅還把王德顯告上法院。由于缺少明確的政策條文規定,體工隊內的獎金分配自然容易出現糾紛,運動員、教練員與體工隊之間的關系也很難以普通單位和員工之間的勞動法關系定義。據筆者所知,甚至連健全的職業運動員與體工隊之間也很少簽訂完善的勞動合同,有的運動員還得向所在的省體工隊簽下“賣身契”——同意僅代表該省體工隊參加比賽。沒有法律和政策依據的保障,運動員、教練員和體工隊之間,或者運動員與教練團隊之間的關系,有時就成了一種隨心所欲的“人治”關系,領導要求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要求你上繳獎金,你也不得不從。廣州日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