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犯困、不想上班、情緒抑郁、焦慮,嚴重的甚至失眠、乏力……熱鬧的長假過后,不少人往往會出現這種狀況,被稱為節后綜合征。同時,因假期生活方式改變而引起的疾病亦悄然出現,例如腸胃道疾病、口腔潰瘍、感冒、牙痛、結膜發炎等。
春節長假期間,前往醫院門急診的患者病因大多和飲食及生活不規律有關,一方面過量飲酒,一方面過量飲食,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導致各類胃腸道疾病發生。生活不規律則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假期臨近結束,感冒發燒的年輕人顯著增加。
醫學專家介紹,重新恢復有規律的飲食和正常的生活節奏,有助于消化功能改善,緩解長假綜合征影響,但是調整時間因人而異,有的人一兩天就能恢復,有的則需數天。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越是釋放得厲害,日后越是難以調整過來。專家建議,對于節后綜合征,市民要積極利用各種方式調整心態,還要在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多喝白開水,多吃水果、蔬菜。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上班后也要抓緊自我調節,合理飲食,白天工作時可以喝點茶和咖啡,中午適當小憩。節后的生活與工作節奏要循序漸進,以免產生困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