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一:李安
李安在拍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原本籌劃的是一部拳擊片,因為野心巨大,資金遲遲沒有到位。公司讓他先看看《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這本書,看到三分之二,李安就很確定自己要接這個項目。
李安表示,自己對于接片很謹慎,因為這關乎自己接下來兩年的性命以及其他一百多號人的性命,但這個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他相信自己的直覺。那個時候,李安的腦子里已經有了這個新技術,只不過他還不確定最終能做成什么樣,但他很清楚,這個故事,非常適合運用這種新技術,它會因此而呈現得更加視覺化,所以,他想試試看。
關鍵詞二:120幀
我們都知道,電影被稱之為“24幀的藝術”。此前“技術流”的電影《霍比特人3》已經使用了48幀,在電影放映領域算是一次嘗試。但48這個數字并不具有“技術革新”的屬性。顛覆這一數字的導演是李安。
120幀到底是什么概念?我們首先要弄懂“幀”這個名詞。對電影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電影得以存在的基礎是人腦的視覺殘留,當一秒內閃現的靜幀畫面足夠多,人眼就會產生運動圖像。幀率指的就是每秒出現了多少幀靜止的畫面,用單位FPS(英文Frames Per Second的縮寫)來表示。那么每秒要出現多少幀靜止的畫面,人眼才會產生流暢的運動圖像呢,不會覺得畫面一卡一卡的?
知名影評人Magasa這樣解釋這個問題:人的雙眼及其數據傳輸系統每秒可以識別10-12幀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幀畫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幀畫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么就產生了畫面在連續運動的感覺。放映幀率達到了16-24FP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暢的畫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