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承諾》也是這樣一部影片。它用歡樂的笑臉、歡快的節奏,向人們展示了一幅與眾不同的青春畫卷和暮色歸圖。與傳統的知青片不同,它不訴苦、不催淚、不矯情、不說教,而是輕輕松松之中,幾位主人公駕著一輛自駕游的老爺車,就那么奔向 40 年前的青春之地去了。你可以它說是"老年版《心花路放》",也可是說是"知青版的《歡樂頌》"。總之,你不用去挑剔它為何是一部知青電影?其實它講的就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再真實不過的父母愛情,也是每一代年輕人所共同向往的、永恒的愛情傳說。
所以說,《那年我對你的承諾》這樣一部純樸的電影,是值得站出來的。我們不哭,也不跪,只是在中國的院線市場,默默地放映、悄悄地感染著良心觀眾。我相信不是所有的院線經理都是星迷,或者影盲。做電影人的,需懂得識別影片好壞、引導觀眾看好片,培養更優秀的觀眾,集體提升中國人的電影觀賞水平,才是基本素質和終極任務。只有這樣,不久的未來,中國內地才可能拍出《一次別離》這樣高水準的影片,而奪得名至實歸的奧斯卡外語片獎。(文 / 孫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