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電影資金辦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5.67億元,較2015年創紀錄的18.5億元票房下降了15.3%,也是近十年來內地國慶檔首次出現電影票房負增長。這是否說明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開始出現疲軟呢?
記者采訪發現,表面上看總票房成績下降了,但不少業內人士卻認為,今年的數據更真實,擠掉了泡沫和水分。
成績:《湄公河行動》笑到最后
如果算上剛結束的周六、周日,《湄公河行動》成為黑馬,累積票房反超《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也就是說,在這個國慶檔,票房冠軍和口碑冠軍實現了統一。這也從側面證明“內容為王”,中國電影市場需要的是好電影。根據貓眼票房數據,截至昨日16時,上映11天的《湄公河行動》累積票房達到6.9億元,超過了上映12天收獲6.6億元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其實,《湄公河行動》一開始并不具有“賣相”。影片改編自真實案件,這類題材以前并不怎么賣座,雖然有彭于晏和張涵予兩位實力派演員挑大梁,但也算不上是票房保障。而該片能夠實現逆襲,完全是靠著口碑發酵,加上10月5日正是湄公河大案的紀念日,不少觀眾自發在網絡上為這部電影點贊。目前,該片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2分,相比《從你的全世界路過》(5.6分)、《王牌逗王牌》(3.6分)、《爵跡》(4.1分),成績相當出眾。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湄公河行動》將真實事件拍成一部成熟的動作片,雖無驚喜,但故事、人物、情節、場面、節奏、氛圍都很類型化,算是執行到位的工匠電影,加上國家自豪感和真實題材的魅力,成為檔期最大贏家。這說明,合格的影片還是會被觀眾認可。”